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香薷發汗解表止腹瀉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養生中藥-

(201693)

香薷發汗解表止腹瀉

蕭偉傑醫師


 

記得大學到澎湖參加採藥草實習時,指導老師特別推薦學生買澎湖的「香薷」,謂香薷可於夏天濕氣重時,煮後,加些紅砂糖,當青草茶飲用,有袪暑除濕的好處。

香薷是唇形科植物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 Nakai ex F. Maekawa的帶花全草,有濃烈香氣,嚐起來有微麻舌感,香薷含揮發油,主成分為香薷二醇。

中醫稱香薷,性味辛,微溫,有發汗解表和利小便功效,主治中暑頭疼,暑天的腹瀉疼痛,即適合用於夏月感寒飲冷,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胸痞腹痛,嘔吐腹瀉,水腫病症。

夏日濕熱天氣,可將香薷煮飲代茶,調中溫胃,順暢胃腸,可防範感冒和胃腸炎,也可以香薷茶漱口,除去口中臭氣,香薷的處方煎湯使用量為13錢。

「本草正義」謂,香薷「氣味清冽,質又輕揚,上之能開泄腠理,宣肺氣,達皮毛,以解在表之寒,下之能通達三焦,疏膀胱,利小便,以導在裏之水」,「別錄」謂,香薷「主霍亂腹痛吐下者,是夏月形寒飲冷傷其中陽,以致大氣繚亂,上吐下泄,腹痛如絞,香薷能通陽氣,所以可治,然此治寒霍亂之輕者耳」。

此說出香薷有發汗解表作用,多用於夏季貪濕、貪涼風,貪冷食,引發的發熱、惡寒、頭痛、無汗嘔吐、泄瀉等病症,一般會和藿香、佩蘭配合應用。

「夏用之用香薷,猶冬月之用麻黃」,說出,香薷於暑熱濕多的季節好用,但因具發汗解表作用,夏天若常發汗汗多,易傷身體水液和津液,即是香薷並不宜多用。

香薷的禁忌為無表邪者,火盛氣虛,陰虛有熱者禁用。

以香薷為主藥的著名方劑有:

1.香薷飲: 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香薷飲」,由香薷、白扁豆、厚朴三藥各等分組成,治療暑天臥濕擋風,或夏日飲食生冷不節制,外邪與內傷相並而作,出現頭痛發熱,乾嘔,四肢酸脹發冷症狀。

2.四味香薷飲: 由香薷飲的香薷、厚朴、白扁豆,加「黃連」組成,黃連苦寒,若有明顯的腹痛水瀉和噁心病症,或病症已多天未癒,或出現口渴心煩的熱盛症狀時選加黃連。

3.五物香薷飲: 由香薷飲的香薷、厚朴、白扁豆,再加茯苓、甘草組成,為腸胃症狀的水瀉症狀明顯時選用。

4.六味香薷飲: 由香薷飲再加茯苓、甘草、木瓜(非食用木瓜,為貼梗海棠的果實)組成,於腸胃症狀的水瀉症狀明顯選用,加上木瓜是因木瓜酸溫,有更加有利濕、收脫和補虛的功效。

5.十味香薷飲: 由六味香薷飲再加人參、黃耆、白朮、陳皮組成,人參、黃耆、白朮可補氣健脾,陳皮舒氣順氣,於患者更兼腸胃內傷、脾氣虛弱,身倦神昏,體力倦累時選用。

6.新加香薷飲方: 出自著名的感染疾病醫書「溫病條辨」中,由香薷、鮮扁豆花、厚朴、金銀花、連翹組成,主治「手太陰暑溫,形似傷寒,右脈洪大,左手反小,面赤口渴,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飲主之」,治病和「香薷飲」類同,新加香薷飲方中,多加金銀花、連翹兩藥,以金銀花和連翹,「取其辛涼達肺經之表,純從外走,不必走中」,治療病症為初起,或有出現熱症的面赤口渴時選用。

服用香薷飲後,該注意為,若得「微得汗」,不可再服香薷飲重傷其表,因香薷有發汗作用,治夏天發燒熱病,恐發汗太過會傷水液和津液,所以服用香薷飲後,微得汗後,尚有就餘熱,就選用「白虎湯」或「生脈散」清其餘熱。

據現代藥理指出,香薷所含的揮發油,有多種抗菌和殺菌作用,如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好的抑菌作用,並揮發油有直接抑制流感病毒的好處。

香薷味香好喝,常用於夏日「清草茶」配方中,常會選用配加具苦味的鳳尾草、小飛揚草、咸豐草、白鶴靈芝、魚腥草,或選加稍甜味的仙草(可做仙草凍)、黃花蜜菜、桑葉、甜菊,或加上具芳香清涼味的薄荷、藿香薊,共煮為清草茶,夏日飲用有消暑降火,止渴解毒的好處。

煮沸清草茶時,因香薷和薄荷都具揮發油,久煮會使揮發油蒸散,即於煮沸時,應將香薷和薄荷放至最後才放入鍋中,煮個3分鐘即可倒出。

當然疾病有不同的診斷和辨證,正確用藥應由中醫師開出才可服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