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8日 星期五

認識惡性肉瘤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171210)

認識惡性肉瘤

蕭偉傑醫師


 

最近聽了和信醫院外科,陳呈峰醫師主講的「惡性肉瘤的診斷與治療」,惡性肉瘤雖不是常見的癌症,但臨床病例中偶而也會出現,陳醫師頗具此病的臨床經驗,且其演講內容實用精要,提出為大家參考。

惡性肉瘤的認識:


1.惡性肉瘤大多由中胚層的細胞突變而來,如來自脂肪、肌肉、肌腱、筋膜、軟骨、硬骨、血管、淋巴管。

2.在成人,99%的癌症都是上皮癌(carcinoma),只有1%是惡性肉瘤(sarcoma),而小孩的惡性肉瘤比率則佔12%,台灣每年約有600人得有惡性肉瘤。

3.惡性肉瘤發生的原因不明,少部分和基因,也有可能以前有暴露過放射線、接受過化學療法有關。

4.全身各處都有可能會長惡性肉瘤,而最多為從四肢長出的,佔六成。

5.惡性肉瘤一般不會在早期出現症狀,等到惡性肉瘤壓迫到神經而會出現疼痛、麻木症狀,壓迫到血管而出現腫脹痛症狀。

6.惡性肉瘤的懷疑和檢查,是檢查腫瘤的大小、深度、部位、生長速度,並檢查和肉瘤黏著周圍組織程度,最重要的為腫瘤的深度,若深度於筋膜以下,惡性肉瘤的懷疑度就要提高,且懷疑是筋膜以下惡性肉瘤,就不可輕易的施行「先切除」再送病理檢查,如此先看看是否為惡性肉瘤的步驟,因若確定是惡性肉瘤,大都必須再擴大切除一次,且第一次切除區及引流管區,全會被惡性肉瘤所污染,必須更擴大切除。

7.需高度懷疑的腫瘤為,(1)深部的腫瘤,(2)淺的腫瘤大於5公分,固定的,邊緣不清楚,(3)侵犯到周邊的神經。此時,最好做各種影像檢查,如一般X光、超音波、核磁共振、電腦斷層檢查。

8.腫瘤是否為惡性,大多時還是要靠「組織病理學」檢查,目前最好取得組織的方法是「粗針穿刺」,原則上以採最近的距離取得組織,且進針的方向和後日萬一要開刀的方向要一致。

9.「組織病理學」檢查,也可以先切一小片送病理檢查,原則上以,(1)採最近的距離取得組織,(2)方向要和後日萬一要開刀的方向要一致,(3)儘量避免污染到旁邊組織,(4)小心止血,以避免腫瘤細胞擴散。

10.原本以為是良性腫瘤,開刀下去才發現可能是惡性腫瘤時,最好是先切一小片送病理檢查後,訂好治療計畫,再進一步治療。

11.腫瘤已手術切除,病理報告才知道是惡性肉瘤,原則上還要再擴大切除一次。

12.「手術治療」是惡性肉瘤的主要治療方式,較嚴重病例則以手術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同時治療,手術治療的切除,最好採有足夠安全距離的「廣泛切除」,若無法達到廣泛切除,開刀後要再加上放射線治療。

13.惡性肉瘤容易轉移到肺部,若早期轉移到肺部,切除肺部的轉移腫瘤,還有1/3的病人可以活超過5年。

14.化學治療並不是成人惡性肉瘤的第一線治療方法,大部分化學治療在看,(1)能讓腫瘤縮小的機會多少,(2)能控制不再長回的時間有多久。

15.惡性肉瘤的第一次治療是很重要,所以由臨床診斷、影像檢查、粗針取樣、切片病理檢查,先檢出惡性肉瘤的惡性程度、次級分類,再依腫瘤大小、深度、和周遭組織的相關性,做出最有效的治療計畫,進行治療,如此對病人是最有好處的。

 

參考資料:

陳呈峰(2017)。惡性肉瘤的診斷與治療。台北市醫師公會。和信醫院外科。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