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8日 星期五

中醫談濕病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20229)

中醫談濕病

蕭偉傑醫師


在看診中,常有人會問到,「醫師,我的皮膚癢疹,是不是身體的濕氣太多引起的?
有人則會問到:「醫師,我腸胃常常悶脹,排便較稀或水瀉,是不是腸胃中的濕氣太多?

長夏暑熱天易生濕病

中醫認為長夏的暑熱天,易生濕病,濕病的症狀有二種。
一、「外感濕病」,症狀就像感冒一樣,頭悶脹,身體困倦,懶得活動,舌苔白厚濕。
原因:
1.大熱天期間,接觸太多清晨霧露。
2.有時大雨淋身。
3.因流汗多的濕衣服穿太久,而引起外感濕病。

二、「內傷濕病」,原因:
1.脾胃功能本不佳,又吃生冷食品。
2.大熱天,吃太多冰冷飲料。
3.喝烈酒再加上吃生冷食品,或吃太油炸厚味的高熱量食品,再加上急著喝下生冷飲料。
內傷濕病的症狀為舌苔白厚濕,身體困倦、腹脹和腹瀉症狀。

發汗袪濕治外感濕病

在治療方面:
1.「外感濕病」的治療方,常以發汗利濕治療,如用「新加香薷飲」,「香薷」很香,夏天的清草茶常會用到香薷,可發汗袪濕,用「鮮扁豆花」利濕,並以「厚朴」消腹腹。
2.「內傷濕病」則如常以「藿香正氣散」治療,方中以茯苓皮、豬芩、薏苡仁可利濕止瀉,以藿香梗、廣皮消腹脹。
3.至於體內熱氣太重,外感濕病常會加金銀花,內傷濕病會加黃連。

濕病不出現下肢水腫

該特別提到是,「濕氣」和「水氣」不同,水氣是看到身體的下肢出現水腫,濕氣並沒有下肢水腫。
「水腫」可因腎臟功能損傷、心臟衰竭、肝硬化有關,所以中醫說的濕氣並不同於水腫。

濕氣是細胞內的運輸出現障礙

濕氣在現代醫學的觀點,可說是身體的細胞內的運輸出現障礙。
中醫謂「肥人多濕」,西醫認為「肥胖」是身體結構出現問題,因過多脂肪累積,讓細胞內的運輸出現障礙,所以胖人會出現高膽固醇、高血糖、高血壓等問題。
皮膚癢疹一直不改善,是不是體內濕氣太重,中醫若診斷是濕氣太多,會以發汗或以理氣利濕,將濕氣排出,以改善皮膚癢疹。

腸胃功能不佳易生濕病

腸胃道的容易腹脹,容易稀便水瀉,若是脾胃氣虛,或脾胃寒,常會吃東西後,容易產生濕氣。
1.脾胃氣虛:
可以「香砂六君子」的改善脾胃氣虛,讓腸胃內運化順𣈱,少產生濕氣。
2.脾胃寒:
可以選方中有「乾薑」的「理中湯」改善脾胃寒,脾胃寒改善後,運化功能良好,對易腹脹或易稀的多濕氣脾胃,會有好的改善好處。
當然,於暑熱天太熱,或體內濕氣積留太久,會濕氣積久會化熱,應適時的加入「金銀花」或「黃連」等清熱藥物。
當然使用中藥治療濕病,應由中醫師診斷後,再開出處方。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36502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