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肢體療法

蕭醫師自然療法-
肢體療法
蕭偉傑中西醫師
肌肉酸痛常因肌肉長時間緊縮所致
有個患者說其頸部和肩膀僵硬疼痛,近日需靠止痛藥止痛才可入眠,經血壓檢查,神經學檢查,診斷為「筋膜炎」,筋膜炎為慢性的肌肉重覆疼痛。
摸其頸部肩部,緊硬如結塊狀,按摩及針灸其疼痛點的「阿是穴」,西醫稱「板機點」,患者就覺得舒服多了。
屬於肌肉病變的筋膜炎,常因肌肉的持續收縮僵硬,無法得到休息,無法恢復原先彈力,才會出現酸脹疼痛。
患者為一急性子,工作或走路常是頭頸拉直,直瞪前方,匆匆忙忙地走路,其一工作或走路就將頭頸肩糾結在一起,肌肉僵硬緊縮應是肌肉疼痛的主因。

「肢體療法」在教導放鬆肌肉
肌肉疼痛可吃止痛藥止痛,但若平時多練習些放鬆肌肉的「肢體動作」,有助於改善肌肉酸脹疼痛,以肢體動作得到改善肌肉酸脹疼痛的方法,稱「肢體療法」。
西醫的復健治療,中醫的按摩、推拿、針灸,養生運動的太極拳、瑜伽、靜坐,及包括最簡易的走路、慢跑,都屬於「肢體療法」。
最近看了一本「肢體療法百科」,作者Mirka Knaster,為有證照的按摩治療師,受過多種肢體療法的專業訓練,積其數十年的經驗,寫出共30多種不同肢體療法的書。

肢體療法讓自已和失聯肌肉再度接觸
到底不同的「肢體療法」有什麼共同處或相異處嗎? 我就細讀全書。
一、不同「肢體療法」的學理共同處:
1.人類漸漸失去「身體感知」的能力,將自已有感覺的身體和有生命力的細胞,全交由醫學檢查數據解釋,不再以「身體感知」去感知具小生命的身體細胞聲音。
2.使用肢體療法的觸覺動作中,將拉回「身體感知」能力,從肢體療法中,讓自已「身體感知」和失聯好久的肌肉再度接觸,使自已不可再忽視和關閉肌肉,要讓受困的肌肉,恢復功能,重新運作,再度展現身體的活力和生命力。
3.肢體療法重視改善肌肉疼痛病症為先,讓患者具信心後,再持續應用肢體療法,更助益肌肉疼痛病症的改善。
4.肢體療法最重要是在教導方法,教導脫離錯誤的肢體習慣動作,才可改善肢體酸痛現象。

肢體療法方法相異但異曲同功
二、不同「肢體療法」的方法相異處:
要脫離錯誤的肢體習慣動作,肢體療法治療師的引導方法各有不同,指導方法的相異處為:
1.以個人「身體感知」,治療師直接引導做正確的肢體運動。
2.以治療師的「觸摸感覺」,讓個人重新認知正確肌肉動作。
3.以個人「輕輕鬆鬆、好處多多」信念,治療師引導出「輕鬆式」的正確肢體運動。
4.以個人「喜悅、感恩」心念,治療師引導出「喜悅心」的正確肢體運動。
5.以「生活禪」心態,治療師引導出「禪學」的自然和諧正確肢體運動。
6.以「人天合一」思維,讓身體的容積變大,由治療師引導,釋出體內最深處的緊張壓力,重新選擇正確肢體運動。
7.治療師採重覆操練肌肉運動,增強個人腦部知覺,擴大腦部使用範圍,強化肌肉活力。
8.由治療師引導,摒棄為「追求目的」而出現的錯誤「強迫式」肌肉動作。
9.由治療師引導,摒棄「堅持硬性對抗」的錯誤「強制式」肌肉動作。
10.由治療師引導,摒棄「彈性疲勞」的錯誤「持續緊縮式」肌肉動作。
11.由治療師引導,摒棄「驚嚇反射」、「創傷反射」的「不知覺式」錯誤肌肉動作,重新回到正確的「正常反射」的肌肉動作。

每人該選有一套合適的個人「肢體療法」
我個人選擇「慢跑」為我個人動態的肢體療法,選擇「靜坐」為靜態的肢體療法,「慢跑」和「靜坐」都可達到接觸自已各部肌肉和放鬆肌肉的好處,確時有好的肢體保健和身體養生效果,為我個人喜愛的保健養生肢體療法。
Mirka Knaster所著的「肢體療法百科」,提出非常多種極好用的「肢體療法」,每個人都該選有合適自已的一套保健養生「肢體療法」,若已選到「肢體療法」的個人,可再讀讀「肢體療法百科」,會受益更多,但若尚未選到「肢體療法」的個人,可讀讀「肢體療法百科」,從中選到合適自已的保健養生肢體療法,對自已的健康有很好的助益。

推薦好書:
書名: 肢體療法百科-身心和諧之旅的智慧導航
(Discovering the Body’s Wisdom )
作者: Mirka Knaster
譯者: 邱溫
出版社: 生命潛能(2009)

(蕭偉傑醫師 電話 27555759)
Google:蕭醫師自然療法 http://goodhealth-jack.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