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0日 星期六

肌少症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22821)

                                            肌少症

                                                                  蕭偉傑醫師

 

    肌少症(sarcopenia)是算是一種老化的疾病,會有跌倒,活動受限的使生活品質變差,若個人出現拿重一點東西(4.5公斤)有些困難,走入狹窄空間會走路不順,起床或從椅子站起有些困難,爬個十階的樓梯就有些困難,偶而會走路跌倒,都要開始懷疑是肌少症。

肌少症症狀有:

   1.肌肉量減少。

   2.肌肉的握力減弱。

   3.走路的速度減慢。

肌少症於年齡愈大,出現比率就愈多,肌少症也可算是老化的現象,若年齡大,運動不夠,或加上營養攝取不足,都可能形成肌少症。

於身體潛有慢性的心臟疾病、糖尿病、憂鬱症、衰弱症、失智症、慢性肝腎疾病、癌病等慢性疾病,也都是肌少症的成因。

肌少症的診斷為:

1. 肌少症的「肌肉量減少」: 可由儀器(DXA)測量,若醫院沒有DXA儀器,可由電腦斷層攝影以測定腰椎第三椎(L3),評估腰椎周邊肌肉群以診斷。

2.「肌肉握力」: 可用儀器測量,男性握力不可少於30公斤,女性握力不可少於20公斤,超市600cc瓶裝水蓋子的打開扭力約18公斤,若扭不開就是握力不夠了。

3.「走路的速度」測定: 走路速度1秒鐘走不上一公尺(小於0.8公尺),就要考慮為肌少症了。

4.五次從椅子起身站立的測試: 若五次的立坐,超過12秒,就要考慮為肌少症。

5.膝蓋呈90,測量小腿最粗部位的圍圈周長: 若男性<34公分、女性<33公分,就要考慮為肌少症。

運動以阻力運動為佳

肌少症的治療,本身的潛在疾病要治療外,於沒有疾病限制飲食之肌少症患者,最重要為:

1.攝取更多量的蛋白質,每公斤的蛋白質攝取量應為1.2公克-1.5公克(有慢性腎臟病要依腎臟評估給與適量蛋白質)

2.雞蛋一個為蛋白質7公克,牛奶一杯約10公克,豆漿400cc12公克,我們中三手指的寬厚度的肉品約7公克,一個手掌寬厚度約20公克。

3. 肌少症的要增加肌肉蛋白,應於運動後的2-3小時間補充蛋白質食品為最恰當。

4.加強運動量,運動的形式分:

(1)有氧運動,走路、慢跑、游泳、騎單車都是有氧運動,可以增益心肺功能。

(2)阻力(肌力)運動,重訓、拿啞鈴、拉「彈力帶」都是阻力運動,阻力運動為肌少症「最需要」的運動類型。

(3)伸展運動,就是運動前和運動後的「伸展運動」,運動前「暖身」後的伸展運動可以減少運動傷害,運動後「冷卻」的伸展運動可以降低肌肉酸痛。

伸展運動應於運動前的熱身或熱敷後,或於運動後的身體冷卻後,才適合做,伸展運動應緩和些,每種伸展動作,要柔軟的維持姿態30秒。

運動前,最好熱身10分鐘,運動後的冷卻身體,也要有10分鐘。

(4)平衡運動,踮腳尖走路、單腳站立、走一直線,都是平衡運動,可以減少跌倒。

(5)肌少症的運動,以阻力運動,或稱肌力運動為最需要,但若採上逑四種運動的交替配合,為最恰當的運動模式。

當出現肌少症時,運動的強度、時間、頻率、過程進度,應依復健科醫師或復健治療師的建議,做合適的運動選擇。

肌力訓練運動的認識為:

1.肌力(重訓)運動可以增加肌肉體積和力量,產生瞬間的肌力,可防範突然跌倒導致的傷害。

2.肌力運動,每週2-3次即可,且要分不同的肌力群,輪流運動,若持續用同一肌力群做肌力運動,易生受傷。

3.深蹲後站立,是很好的同時使用大肌肉群和多關節的肌力運動,唯年紀大長者要注意此動作的安全。

4.年長者可拿啞鈴運動,唯以較輕,較多次為適當。

5.做肌力(重訓)運動,肌肉有些緊,就要停,肌肉酸是可以,但不可肌肉出現疼痛。

6.做任何肌力訓練運動不可做到極限,即是任何運動不可將肌肉和骨骼拉至極限。

運動中該注意事項:

1.跑步會使體重過重者的膝關節受損。

2.每次運動後的肌肉需48小時的自行修復期,所以每天不要操作同一組肌肉做運動,可選今天跑步,明天游泳或做伏地挻身。

3.運動方式為:「有多少時間就做多少運動,不一定拘泥於一定的時間模式」。

4.運動前的「暖身運動」是必要的,運動後宜做「身體冷卻」動作。

5.平時食用新鮮蔬果對運動有助益好處,維生素D和魚油對部分人也有助益幫助。

6.最佳運動用力程度以「有點喘」及「有些吃力感」為最佳,即是有點喘但尚可和旁人對話為合適,若和旁人對話對話的力道都沒有,就太喘了。

7. 做「有點喘」的運動,每週量應為150分鐘。

8. 運動後不能不舒服,並要於身體肌肉沒有疼痛下,才做運動,是為運動的最合適原則。

9. 中強度運動量的運動,可以每天做,但強度運動量的運動,每週3次為合適。

10.糖尿病患者,運動太劇烈,有可能出現:

  (1)冠心病、視網膜剝離。

  (2)足痛扭傷或破皮而不知。

  (3)心跳加速的反應太慢。

  (4)運動後30分鐘出現低血糖。

於糖尿病患者的運動量,最好和主治醫師及復健科醫師商討後,訂出最合適的運動方式和運動強度。

11.癌症患者在做運動時,因

(1)疼痛、貧血,並加上骨骼有癌細胞轉移,較易骨折。

(2)身上有留置導管時,易發生部位感染。

(3)有神經病變的肢體,易受傷而不知。

癌症患者選擇最合適的運動方式和運動強度,也應和主治醫師及復健科醫師討論而訂出。

    

參考資料:

1. 柯澐蓁(2022)。肌少症。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家醫科。

2.韓德生(2020)。肌少症的診斷與治療。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大北護復健科。

3.謝燦堂(2013)。什麼樣的運動會傷害身體?。台北市醫師公會。長庚醫婦產科。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22年8月5日 星期五

人工生殖治療的新進展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22年8月6日)


人工生殖治療的新進展


台大醫院婦產科 黃思原醫師 主講
蕭偉傑醫師 整理


最近聽了台大醫院婦產科,黃思原醫師主講的「人工生殖治療的新進展」,內容扼要實用,提出為大家參考。


目前人工生殖醫學卓超發展,可使受孕率更成功及孕婦得到更安全的保障,據統計,若於35歲以前做人工生殖,受孕率可達60%,且很大可能可在做第一次的人工生殖就可成功,若於40歲以後才做,受孕的成功率就會降至13%。


目前冷凍卵子的技術也很好,若女性於35歲以前取的卵子做冷凍卵子處理,後日再做人工生殖的植入,在正常健康情況下,女性的懷孕率也可達50%以上。


在做人工生殖時,女性要接受藥物以摧使排卵,有人會出現「卵巢過度反應」而住院,卵巢過度反應有可能出現血栓的危症,現在醫學以黃體素的治療,可得有效的防範好處,避免更進一步的危險。


人工生殖技術已趨更成熟,因35歲以下女性的成功率高,會選做「單胚胎」植入,40歲以上女性的成功率偏低,會選做「雙胚胎」植入。


人工生殖的另一好處,可取剛受精數天後的「胚囊滋養層」做「染色體篩檢」,對家族性遺傳疾病可得到有效的防範好處。


黃醫師提出一則台大醫院極成功的人工生殖病例,說到有一父母為地中海性貧血家族史,生了第一個小孩為「重症地中海性貧血」,必須經常輸血,且會出現輸血後多餘鐵質沉積在身體各器官的不良副作用,父母想要有第二個孩子,就決定想以人工生殖生下第二個正常小孩。


此時醫師就從經父母「精子」和「卵」,所培養出的「胚囊」,取外層滋養層做「染色體篩檢」,先篩選出無地中海性貧血的數個「正常胚囊」,再次篩出合適做「幹細胞移植」的「人類白血球組織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對。


如此挑出正常胚囊,且是可配對移植的「合適HLA的正常胚囊」後,以人工生殖的將「合適HLA的正常胚囊」植入母親子宮,結果母親生出正常第二胎小孩。


此時再拿了第二胎小孩的「臍帶血」,做第一個小孩的「幹細胞」移植手術,結果也治好了第一個小孩的重症地中海性貧血。


現在其家庭為兩個健康小孩的快樂家庭,此說出現今人工生殖醫學的卓越成就處。


參考資料:黃思原(2022)。人工生殖治療的新進展與補助及COVID-19疫情下安全達成懷孕。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大婦產科。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