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糖尿病的理想治療模式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15918)

             糖尿病的理想治療模式

                                                                  蕭偉傑中西醫師


 

最近聽了雙和醫院內分泌科蔡昆原醫師主講的新一代降血糖藥-「DPP-4抑制劑的治療第二型糖尿病」,內容提到有關糖尿病的治療原則,頗為實用精要,故提出為大家參考。

蔡醫師謂,糖尿病逐年上升,並其延伸的併發症也逐漸增加,糖尿病會出現小血管和大血管的病變,所以若能早期控制血糖的提早10年至20年,對其引發的血管病變有很好避免好處。

宜遵循三大理想治療模式


治療糖尿病的三大理想治療模式為:

1.愈早期降血糖愈好: 愈早期治療的意義是立即用藥降血糖,而非過去的優先以運動及飲食調整三個月後,再開始用藥治療,另在開始用藥三個月後,糖化血色素(HbA1c)未趨理想,要立即加強用藥的確時降下血糖。

2.宜防範治療期間發生低血糖: 病患若發生低血糖狀態會增加住院次數,增加心血管併發症,平時病患會多吃食物,會引起病人的開車意外,增加病患抽搐、頭暈而跌倒,使病患昏迷而死亡,故愈嚴格控制「糖化血色素(HbA1c)」,愈容易發生低血糖症狀,而低血糖症狀是造成病人死亡率上升的主因。

3.選對降血糖藥物並避免發生低血糖: 降血糖的sulfonylurea類藥物,有好的降血糖效果,但以一開始用藥之時,最容易發生降血糖症狀,此為該特別注意,原則上,sulfonylurea類藥物在開始服用時,先給予半顆即可,以防範發生低血糖,至於服用sulfonylurea類藥物至最高劑量的三顆時,未必會出現更多機率的低血糖,因胰臟內的胰島素幾乎早已用完了。

注射胰島素對降血糖最有效,但發生低血糖的機率也相對高。

提早檢測血糖值以防範低血糖


發生低血糖時,當時抽血的血糖值未必是最低的血糖值,為防範低血糖的出現,於未發生低血糖症狀前,或每天早上起床後就檢測血糖值,非常有助於防範低血糖。

控制血糖最佳評估數據為「糖化血色素(HbA1c)


控制血糖最佳評估數據為「糖化血色素(HbA1c)」,糖化血色素(HbA1c) 的控制值因人而不盡同,原則上:

1.發病時間短、預期壽命長、發生低血糖機率低、病人認知佳、無大潛在疾病、配合度很積極時,可降至小於6.5%

2.於病人的發病時間長、預期壽命短、發生低血糖機率高、認知不好、潛有疾病多、配合度消極時,降至小於8.0%以下即可。

治療糖尿病以metformin為首選藥物


原則上,治療糖尿病,於糖化血色素(HbA1c)不高的病人,以metformin為首選藥物,但於腎功能不佳,或服藥後腹瀉嚴重者,則改用它藥。

新一代降血糖DPP-4抑制劑少發生低血糖


新研究指出,人於吃進食物後,小腸內可分泌「腸泌素(incretins), 腸泌素會刺激胰臟內的α細胞和β細胞,促使胰島素分泌增加,和調整升糖素(glucagon)做適當分泌,有降低血糖的好處,但腸泌素(incretins)很快會被分解,新一代降血糖藥DPP-4抑制劑,可有效抑制腸泌素(incretins) 被分解,故可維持更好的降血糖效果。

降血糖藥DPP-4抑制劑的好處有:

1.具降血糖效果。

2.可改善胰臟分泌胰島素β細胞的功能。

3.不會讓病患體重增加。

4.幾乎不發生低血糖。

5.用老年身上較安全。

6.因常以足夠的劑量使用,常可達標到降下糖化血色素(HbA1c)至好的效果。

7.可當腎功能不佳病患,於注射胰島素後的首選配加藥物。

 

參考資料:

蔡昆原(2015)DPP-4抑制劑的治療第二型糖尿病。台北市醫師公會。雙和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佛學思維對身心健康的助益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好書心得系列

(2015914)


       佛學思維對身心健康的助益

                          -讀印順導師著作聞思篇

                                        蕭偉傑醫師


人一「轉念」可改變人的意識認知,常可將先前的拒絕行為,轉為不反對的容許行為。

在催眠下,催眠可以改變受催眠者的意識認知,進而改變其偏異的行為模式。


具生命的每種生物體都具有潛意識,潛意識為生物體賴以存活的最基本自我防禦本能,人亦具有固定潛意識,所以個人的想法認知和行為各不相同。


人的轉念或意識認知的改變,就會出現新的意識,新的意識和潛意識會相形成「創新意識」,繼而就延伸出不同的態度和行為。


最近讀了「印順導師著作聞思篇」一書,書中很詳盡將佛學的思想源起,多元佛學思想的成長演進,做很系統的解釋,佛學可啟悟人們心理層面的認知不解處,一經啟悟,改變了個人的認知,創出了新認知,當然也會改變其往後的行為模式。


「印順導師著作聞思篇」一書,內容極精彩扼要,從其解釋佛學思維的演進中,確時發現佛學對人類智慧有漸進式啟悟導向,也一直在改變和創新人類的意識認知和行為。

佛學為一契合自然,以正向導向的認知創新學,若以醫學觀點評價,對我們身心健康有極大的助益好處,以下就從佛學的思維演化過程,提出個人認為其對身心健康的助益好處,以供大家參考。

  1. 印度最早的婆羅門教: 以「吠陀天啟」、「祭祀萬能」為教理精髓,主以萬能的祭祀崇拜至高無上的吠陀神,當時人的認知為,神高高在上,人低低在下,人要以祭祀和膜拜才能接近神。
  2. 奧義書: 當時新宗教思想開始興起,出現「奧義書」,以「梵我不二論」和「輪迴業感論」為要旨,「梵我不二論」是說人的本體和至高無上的梵天神是一體,「輪迴業感論」是說個人的生生世世命運,是由個人平生所做所為來操控,並不是由神來操控,如此將人的意識認知提升,提升人格到至高無上,並認為人自己主控自已的命運。
  3. 多元新宗教思想興起:「斷見論」謂「命即是身」,認為人一死亡,生命也就沒有了,「生命派」謂人類是沒有絲毫可改變生命的力量,而不相信善惡業果,「尼犍子派」認為人生為苦,採「以苦斷苦」的走入極端苦行修行,「僧佉耶派」重視理性思辨,「瑜伽派」的重視直覺觀想以體悟生命,如此多元學派將人的意識認知推上更多元性的領域。
  4. 初期佛教: 佛教初起,以「性空」和「緣起」為要旨,「性空」謂宇宙一切本為極度清淨無一物的實有體,因「緣起」的虛幻因緣而出現萬事萬物,世事為「諸行無常」,萬事萬物終必消失,「諸法無我」,我因虛幻緣起而生,總有一天也會死亡消失,生命本義應昇華到極度清淨的最上妙樂的完全自我「湼槃寂靜」境界,修行重「遠離一切煩惱」,修成無上智,進入湼槃寂靜,後稱「小乘」佛法,是重視「成就自已」的利已修行法。
  5. 唯識宗: 接著佛家「唯識宗」的出現,唯識宗以人的八種識為要旨,認為人的本源各具有不盡相同的根底,不盡相同的根底根植於人的第八識「阿賴耶識」,或稱「種子識」中,即是一切種子有其自性。種子識由前五識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傳給第六識「意識」做綜合意識,第六識「意識」再傳給第七識「末那識」的我執識,「我執識」做出利已、不利已的辨別後,再表現出身體的行為。人由八種識在執行人生,當走完人生,全部資訊會儲存於第八識「阿賴耶識」,生生世世依「阿賴耶識」重展現和再全錄的延續下去,直至修行的將「虛妄唯識」不完美性袪除,昇華至十全十美「圓成實自性」的「無漏法」,就可脫離生死輪迴一途,證得佛果。
  6. 近期佛教:以「如來藏」為要旨,謂眾生和佛都同具有如來一切圓滿佛性的如來藏,修行要以願生佛國的「菩提心」,利益眾生的「大悲心」,及要相信萬法是緣自極度清淨無一物的實有體之「空性見」三大信願,達成如來藏境界,後稱「大乘」佛法,修行重「利他」,以「成就自已,並兼圓滿天下」的修行法。
  7. 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本著大乘佛法的以願生佛國的「菩提心」,利益眾生的「大悲心」,及相信萬法緣自極度清淨無一物之實有體的「空性見」三大信願修行,並更切實的入世,親近現實生活世界,應用佛法的慈悲一切的大悲心,加上「戒、定、慧」的增上智慧,使現實生活世界更積極、相融、圓滿、和諧,達成入世修得清淨圓滿,同是在修行出世如來藏涅槃的佛果。

  所以佛教初期思維,主張人應遠離ㄧ切煩惱,成就無上智慧,於惟識宗思維中,主張人應由具智慧的我執意識,做出事物的圓滿價值性判斷,於近期佛教主張,人應更具大悲心的佈施利他功德,現今的人間佛教主張,以佛法思維用於生活,以營建出更積極、祥和、和諧,和圓滿的人間生活,如此以漸進式的啟悟導向,一直在創新人類的正向意識認知,其對我們身心健康確有極大的助益好處。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新生兒黃疸不宜超過兩週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1598)

      新生兒黃疸不宜超過兩週                                 

                                     蕭偉傑醫師


 

最近聽了由台大醫院小兒部邱郁淳醫師主講的「嬰兒延長性黃疸之篩選及早期診斷」演講,邱醫師一直強調,新生兒黃疸若超過兩週,就該要有警覺心,其演講內容非常實用,故將其精華內容整理出,供大家參考。


超過2週的新生兒黃疸應注意


一般新生兒會有正常性的生理性黃疸,為出生後第3天出現,7天後會消失,大都會於2週內消退,若超過2週未消退,稱「延長性黃疸」。

延長性黃疸可因哺餵母乳、脫水、泌尿道感染、新生兒肝炎、代謝性疾病、膽道閉鎖有關,其中很該注意為「膽道閉鎖」引起的延長性黃疸,其發生病例數為新生兒肝外膽汁滯留症中最常發生的病症。


常見的新生兒膽道閉鎖愈早治療愈好


新生兒膽道閉鎖可在短短數十天之內造成肝硬化,是兒童肝病最常見的死亡和換肝原因,其形成原因,感染為很大因素,如輪狀病毒感染後,出生5-6天後就會引起膽道閉鎖。

新生兒的膽道閉鎖,愈早治療愈好,最好於出生內60天內做手術治療,5年的存活率有70%,新生兒膽道閉鎖有2/3需手術治療,手術後一半病例是一生膽汁暢通沒事,一半可能會再阻塞而換肝,若不接受手術治療,會持續的黃疸,愈來愈黃,大便愈來愈淡,呈灰白色,肚子變大的出現肝硬化和腹水,而可能1歲出現肝硬化,2歲就死亡。

早產兒出現新生兒膽道閉鎖的機率較正常新生兒高出2倍,尤其早產兒接受全靜脈營養輸予,更會延誤診出本病。


初生兒超過2週的黃疸應辨識大便顏色


為了早日診斷出新生兒延長性黃疸,應注意事項為:

  1. 應多看看「兒童健康手冊」的「大便辨識卡」,分辨初生兒的正常大便顏色和不正常大便顏色。
  2. 若初生兒超過2週尚有黃疸,就應比較其大便顏色,是否有出現不夠黃、不夠綠,而呈現為淡色、灰白色。
  3. 若初生兒的黃疸持續著,但大便正常,要當成有問題的黃疸,到醫院或專科診所做檢查。
  4. 餵母乳,因增加初生兒的膽紅素肝腸循環,會出現初生兒的延長性黃疸,但不可因而延遲診出本病。
  5. 若懷疑初生兒有延長性黃疸現象,於30天的第一次新生兒疫苗注射時,一定要帶新生兒的大便到醫院做辨識。
  6. 若初生兒超過1個月還有黃疸,就該到醫院或專科診所做抽血檢查,檢查其膽紅素(biliburin),若其直接型膽紅素/總膽紅素的比值,大於20%以上就懷疑有肝外膽道閉鎖症,再做更進一步檢查以確定診斷。
  7. 新生兒肝炎,如巨細胞肝炎,有可能併存膽道閉鎖。

 

參考資料:

邱郁淳(2015)。嬰兒延長性黃疸之篩選及早期診斷。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大小兒部。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