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血管性失智應早期預防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1561)

血管性失智應早期預防

                                                                                      蕭偉傑醫師


最近聽了由台北榮總醫院神經醫學部腦血管科,李怡慧醫師主講的「血管性失智應早期預防」,是有關老人失智症問題,內容極好和實用,就提出和大家共分享。

失智的盛行率有多高?


台灣失智症人口,約佔65歲以上老人人口的8%80歲以上已超過10%,其中神經退化性的阿茲海默症(Alzhemer’s disease)53%,腦血管疾病導至的「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佔所有失智症的23%
 

血管性失智症的主要原因為何?


血管性失智症和頸動脈狹窄有很大關係,頸動脈狹窄大約佔缺血性腦中風的14%,台灣35歲以上成年人,頸動脈大於50%狹窄的盛行率為3.7%

頸動脈狹窄如何診斷?


診斷頸動脈狹窄可使用超音波及顯影劑血管攝影。

多嚴重的頸動脈狹窄需開始治療?


頸動脈狹窄可區分為有症狀和無症狀,「有症狀」為同側的大腦有發生缺血性腦中風、暫時性缺血性腦中風、暫時性黑矇症(amaurosis fugax)

頸動脈狹窄出現了症狀,且動脈大於50%的狹窄,手術風險低於6%以下,即建議病患做藥物治療加上血管重建手術治療,於無症狀者,動脈大於70%的狹窄,手術風險低於3%以下,即建議病患做藥物治療加上血管重建手術治療。

頸動脈狹窄的藥物治療為何?


頸動脈狹窄的藥物治療包括:

1.高血壓的舒張壓控制於低於140mmHg,糖尿病和冠心病的舒張壓控制於低於130mmHg

2.糖尿病的糖化血色素(HbA1c) 控制於低於7.0%

3.低密度膽固醇(LDL) 控制於低於100mg/dl

4.使用抗凝血藥物的aspirinpersantinPlavix

5.亦要做好運動、戒煙等血管因子的控制。
 

什麼是血管重建手術治療?


血管重建手術分「頸動脈內膜剝除術(CEA)」和「血管內支架置放術(CAS)」兩種,療效於四年後的觀察,兩者相類同,原則上,無症狀的頸動脈狹窄患者,兩者都可選用,只是頸動脈內膜剝除術需做全身麻醉,若病患有心肌梗塞病史、狹窄部位不適合手術、頭頸部經放射線治療後的血管狹窄都就不宜採用,應做血管內支架置放術。

至於年齡大於74歲且血管彎曲使支架不易穿越、有缺血性症狀、手術和全身麻醉風險低、狹窄部位適合、可考慮做頸動脈內膜剝除術。

治療頸動脈狹窄亦可治療失智症嗎?


頸動脈狹窄的積極介入治療,讓腦中風的發生率降至1-2%,是頗有療效,只是於無缺血性症狀的頸動脈狹窄,頸動脈狹窄的斑塊常引發的微血栓形成,低腦血管灌流引起的腦白質神經軸突變粗,海馬迴屏障破裂的堆積神經毒素,增加了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

研究中發現,於單側無缺血性症狀的頸動脈狹窄(大於70%)患者,有較嚴重的頭暈症狀,亦有較差的短期記憶、執行功能和視覺空間能力,且約有40%達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診斷標準,於測結構性的「擴散張量造影(DTI)」和測功能性的「功能性振造影(rs-fMRI)」都出現腦組織結構和功能的連結障礙。

一旦出現失智,是不會再可逆變好,所以上頸動脈狹窄的積極介入治療對「失智症前期」患者,會有可逆性的防範失智症好處,即頸動脈狹窄對失智症前期的積極介入治療,愈早治療,對失智症的防範治療更好。

 

參考資料:

李怡慧(2015)。血管性失智應早期預防。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北榮總。神經醫學部腦血管科。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