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炎熱夏天發生熱急症的認識和處置


蕭醫師自然療法

日惠醫學新知

(2013/9/17)

 

炎熱夏天發生熱急症的認識和處置               
                                                       蕭偉傑醫師

應避免強烈陽光的過度曝曬

今年夏天的氣溫,感覺特別的炎熱,炎夏中,有些營造工程人員會於高溫下工作,甚至我還看到有幾個人於烈日中午時刻,在小巨蛋的體育場跑步著,炎熱高溫環境工作或運動,容易出現什麼病症呢? 出現病症該如何處置呢?

我於20139月的部落格有提到,由美國陸軍司令部出版的「美軍野外生存手冊」,謂軍人於野外應避免強烈陽光的過度曝曬,流失的汗水要以水分和鹽補充回來,鹽水以0.95公升的水加兩顆鹽錠或1/4茶匙的食鹽補充,唯「補充鹽分必須在有足夠的水量下才可補充」。

高溫度高濕氣的環境使身體產熱多但散熱差

最近看了本年9月由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出版的「台灣醫界」中,有一篇由台大外科鄭清萬醫師和張金堅醫師所發表的「環境熱急症」,內容頗佳,將其精華內容摘出與大家共享。

「環境熱急症」一文中謂,地球真的發燒了,謂全球各地酷熱環境下所造成的「熱急症」,已在世界各國造成數百人以上的死亡,主要為於高溫高濕氣的環境下,身體更難散熱,更容易產生可能引起致命併發症的「熱急症」。

環境氣溫過高時,外熱傳入身體,會使身體熱能過多,而人因劇烈運動或持久工作,體內亦可產生過多的熱能,在正常的狀況下,身體以「幅射」和「蒸發」兩方式將過多熱能排掉,「幅射」是以血管擴張,增加體表血流的將過多熱能排出體外,「蒸發」是以多量流汗將過多熱能排出體外,但當外在環境溫度接近體溫或太高時,以幅射方式的散熱效率是不佳的,同樣的於濕度過高的環境,以蒸發方式來散熱的效率也是不佳的。

熱中暑可能嚴重侵犯到腦部中樞神經而致命

酷熱環境可引發熱急症(heat emergencies),熱急症有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熱暈厥、熱僵直等病症,「熱暈厥」為久站於熱天出現的「姿勢性低血壓」,「熱僵直」為短時間暴露於高溫環境下出現的「過度換氣症候群」,兩者病症較輕,「熱痙攣」常發生為運動員於烈日下做劇烈運動而出現肌肉抽筋,「熱衰竭」為高溫環境下,因水分補充不足所造成脫水的現象,「熱中暑」為有侵犯到腦部中樞神經的熱急症,最為嚴重,其病症分別介紹如下:

一、     熱中暑(heat stroke):

熱中暑英文名稱的heat strokestroke是腦中風,即熱中暑為可能侵犯腦中樞神經而出現腦水腫、腦出血症狀,故稱熱中暑為熱急症中最嚴重的一種,其死亡率相當高,約為20-70%

熱中暑的臨床症狀包括,具躁動、抽搐、昏迷的「中樞神經異常」,具中心體溫高過攝氏40.50C的「嚴重高體溫」和「排汗不良」的三個主要症狀,其中的「中樞神經異常」為正確診斷的唯一必要條件。

本病治療最重要目標為「早期快速降低患者體溫」,救治休克,並減少因身體高溫對各器官的傷害。

熱中暑的現場處理方式為:

將病患移到陰涼處,除去衣物,以濕冷毛巾擦拭和包裹病患,持續搧風,儘量將病患的體溫降至攝氏38.30C度以下,讓病患保持呼吸道暢通,並趕緊送至醫院。

二、     熱衰竭(heat exhaustion):

於高溫環境下工作或運動,會以大量排汗以散熱,若水分補充不足,造成脫水的現象而產生「熱衰竭」,於脫水至體重的2%以上時,會出現熱衰竭症狀的頭暈、虛弱、噁心、嘔吐、頭痛、臉色蒼白、視力模糊、暈倒、皮膚出汗、濕冷、脈搏快而弱,體溫可能正常或稍高(小於400C)

熱衰竭的現場處理方式為:

速將病患移至室內陰涼處,讓病患躺下,鬆開衣物,腳墊高,用冰冷或沾有酒精的毛巾輕輕擦拭身體,及利用電風扇吹風以降溫,時時保持病患的呼吸道通暢,若病患意識清楚,沒有持續嘔吐,可每15分鐘給予大量的水分補充或稀釋的運動飲料補充,亦要配加鹽水補充(鹽水濃度為0.95公升的水加兩顆鹽錠或1/4茶匙),可給予些氧氣,並將病患轉送至醫院。

該注意為,若病患有意識喪失並持續高溫,應考慮已惡化至熱中暑地步。

三、     熱痙攣(heat cramps):

此傷害病患大多發生於運動員,成因為運動員於濕熱環境從事劇烈運動,運動員雖有大量飲用水分,但因大量流汗使水分和電解質隨汗流失,引起病患小腿或腹部肌肉強烈抽筋,抽筋可能持續15分鐘,常合併有大量流汗、頭暈、倦怠,甚至昏倒。

熱痙攣的現場處理方式為:

速將病患移至室內陰涼處,給予水分補充、鹽水補充(濃度為0.95公升的水加兩顆鹽錠或1/4茶匙)或運動飲料補充。

四、     熱暈厥(heat syncope):

此傷害病患大都於熱環境中久站時發生,主因為病患的靜脈血液滯留於下肢,及相對的液體不足,而產生姿勢性低血壓。

熱暈厥的現場處理方式為:

將病患移至陰涼處,躺平,並給予水分補充,症狀很快會消失,但於年長者,宜留意其心臟血管和神經系統的檢查。

五、     熱僵直(heat tetany):

此傷害病患可能發生於短時間曝露於高熱環境下,引起緊張的「過度換氣症候群」,而造成手腳麻痺僵直的現象。

熱僵直的現場處理方式為:

應保護病患呼吸道,治療過度換氣症候群,並適量的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參考資料:

1.      美國陸軍司令部。美軍野外生存手冊。譯者王比利。臉譜出版。

2.      鄭清萬、張金堅(2013)。環境熱急症。台灣醫界20139月。台大外科。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