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流行性感冒的自然療法

流行性感冒的自然療法
蕭偉傑中西醫師

流行性感冒屬中醫「溫病」。
溫病一名,在中醫最早醫書「內經」中已有提及,「諸病源論」為六世紀初的中醫病因學巨著,提到溫病可互相傳染,乃至全家不治,及延及他人,說出屬溫病類的流行性感冒必須更提高警覺去面對及接受公共衛生指導程序的做好防範和診斷用藥處理。

寒邪感冒以薑母紅糖熱湯發汗治療
宋朝前的數百年期間,中醫在治傳染病,均奉東漢名醫張仲景(西元150-219)的“傷寒論”為治病藍本,傷寒論的治病立論基礎,以「寒邪」為致病為病因起端,人體受寒邪侵入體表,出現頭痛、發燒、咳嗽、流鼻水、咽不乾痛,將用溫熱藥的將寒邪排出體表,如以「麻黃湯」「桂枝湯」「葛根湯」的袪寒發汗,於民間常用「薑母紅糖熱湯」發汗治療。若疾病未癒的持續進行,進入半表半裏出現熱象輕症的口苦、胸悶、煩心時就加入苦寒消炎的柴胡、黃芩,若疾病再未癒的更進入內臟,出現熱象重症時,就用苦寒藥及用「吐法」「瀉下法」將熱毒瀉出體外。

流行性感冒屬陽邪感冒
至中世紀,因和外邦通商來往,遂傳入許多致死率高的急性傳染疾病,若尚以「寒邪」為致病的病因起端用藥,治療會無效且使病症加重。
金、元期間,以寒涼藥治療「火熱病」,或以辛涼或苦寒藥治溫病的學派紛起,於清代為溫病學說的高潮期。

陽邪感冒多喝梨汁甘蔗汁以生津養陰
於清乾隆年間,江蘇名醫吳鞠通,目睹無數病人因得溫病而不治,寫出「溫病條辨」,指出溫病的病邪是「陽邪」,由口鼻進入人體,出現頭痛口渴、身體灼熱,要用辛涼藥物如用桑葉、淡竹葉、薄荷治療。吳鞠通在治療溫病的主要藥物有如金銀花、連翹、荊芥、薄荷、淡竹葉、淡豆豉、牛蒡子、蘆根、桑白皮、菊花等辛涼藥物,並建議患者多喝梨汁、甘蔗汁,或由梨汁、荸薺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或用甘蔗汁)組成的「五汁飲」以生津養陰。

瀉下除熱毒以防範陽邪傷津傷陰
清代名醫葉天士也一直經歷著溫病的流行,認為溫病病邪由口鼻進入人體,會出現身體酸痛的一般感冒初期症狀,但溫病病情“熱變極速”,身體酸痛會急速和嚴重,並出現發燒熱證,此時應該用辛涼解表藥的如桑葉、淡竹葉、枇杷葉、薄荷發汗的袪除溫邪。
若辛涼發汗無法袪除病邪,症狀就開始出現口渴、煩熱、腹悶滿痛、舌質紅、舌苔黃乾粗糙,此時治療的重點是應快速用甘寒藥物或採瀉下大便方法以清除熱毒,以防範陽邪的「傷津傷陰」。

保持小便通利以保有足夠津液
防範傷津傷陰的常用藥為麥冬、知母、甜杏仁、天花粉、沙參、元參、玉竹、石斛、石膏、梨汁、甘蔗汁等藥,且治療中要觀察且保持小便通利。

中醫對陽邪致病的流行性重感冒建議的注意重點是:
一、感冒若病程極快就出現發燒、全身灼熱、咽痛口渴、咳嗽劇症狀,此種感冒多屬溫病的流行性重感冒。
二、流行性重感冒重在救陰護津,故要多喝水、多喝梨汁、甘蔗汁、楊桃汁、菊花茶、薄荷茶、桑葉茶、淡竹葉茶、椰子水、白木耳冰糖及多休息,以救陰護津,不可喝熱性的薑母黑糖湯,否則病症會轉劇,而出現咽更痛、音更啞,並出現黃痰、黃鼻涕。
三、流行性重感冒時,應保持大便每天的順暢,如此可多排除熱邪,以免傷陰傷津太多。
四、流行性重感冒時,一直要保持小便通利,表示體內水分足夠。
五、溫病的流行性重感冒必須有公共衛生的防範觀念及需經醫師的診斷而用藥治療。

(蕭偉傑醫師 電話 27555759)
蕭醫師自然療法 部落格:http://goodhealth-jack.blogspot.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