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4日 星期五

什麼是大腸憩室症 ?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17715)

什麼是大腸憩室症 ?

蕭偉傑醫師


 

最近聽了台北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許自齊醫師演講的「大腸憩室症的診斷及治療趨勢」,內容極佳和實用,提出為大家參考。

據估計,四十歲以上的人口,約有40%患有大腸憩室,且隨著年齡的增加,患得此病的機會更為增高。

於飲食逐漸西方化,愈來愈多的人出現了大腸憩室症,西方國家患者以左側大腸憩室居多,尤其是乙狀結腸憩室最為常見。

於馬偕醫院的統計,右側大腸憩室佔6成多,左側大腸憩室佔1成多,其他為兩側憩室,此說出台灣的大腸憩室症,以右側大腸憩室的比例為高。

憩室為於腸壁上形成一個好似小袋子的突起,袋子的內部仍和腸道相通,憩室病例的增多原因,飲食西方化的飲食中缺乏纖維質為大家最接受的理論。

當食物缺乏纖維質時,糞便會變乾燥,大便蠕動要移動這糞便會加大用力,一直加大用力會使腸壁的肌肉層變厚,大腸肌肉層變厚的蠕動時,腸內壓力會不正常的升高,長期升壓的結果,使得腸壁較弱的地方向外突出,而形成了憩室。

大腸憩室會因內出口受食物、糞便累積,造成阻塞,引發憩室炎,甚至發生破裂、穿孔、膿瘍、腹膜炎、敗血症,也可能長期憩室炎造成腸壁的纖維化,出現腸阻塞。

另若糞便於憩室內的摩擦,可能形成潰瘍,潰瘍常導致腸壁動脈破裂,引起大量的出血。

大腸憩室的診斷以「大腸鋇劑顯影檢查」最為正確,檢查會顯影出小袋狀的影像。

大部分人的大腸憩室並沒有特異症狀,偶出現便秘、腹部不適、腹脹感等症狀,出現這些症狀,通常建議患者多食用高纖維食物即可。但若患者出現發燒、腹痛、噁心、嘔吐、白血球增高現象,就可能出現了急性憩室炎。

出現在右側的大腸急性憩室炎,症狀和急性盲腸炎相似,就要詳細做鑑別診斷,若是急性盲腸炎,必要做開刀手術治療,但為急性憩室炎,並不一定要做手術治療。

急性憩室炎通常以禁食,給予抗生素及靜脈輸脈就可改善,若更出現高燒、白血球極度升高,明顯腹膜炎或併有膿瘍、穿孔的可能時,甚至有敗血症時,就需要做開刀手術治療。

大腸憩室引發出血時,以禁食、靜脈輸脈治療,出血厲害要輸血,較幸運為75-95%的憩室出血,都會自動止血。

大腸憩室的慢性發炎,有可能造成結腸膀胱瘻管、結腸子宮瘻管、結腸皮膚瘻管,需要以手術治療,若是重覆性憩室發炎或憩室出血,也可能考慮以手術治療。

大腸憩室的手術治療,輕症常以一次性手術的切除病變結腸,並做大腸吻合接合手術即可。若發炎厲害,要分兩次性手術,第一次手術做病變結腸的切除,並做人工肛門,等患者情況改善後,再做第二次手術的關閉人工肛門,做大腸吻合接合手術。

大腸憩室的真正手術治療比例並不高,大概只有1-2%左右,至於大腸憩室炎,若嚴重到出現敗血症,病例的死亡率仍相當高,也該特別謹愼小心。

 

參考資料:

許自齊(2017)。大腸憩室症的診斷及治療趨勢。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北馬偕大腸直腸外科。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