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4日 星期三

嬰幼兒親子共讀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1875)

嬰幼兒親子共讀

蕭偉傑醫師


 

最近聽了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吳淑娟醫師主講的「兒科醫療衛教的心方向」,其中提到「嬰幼兒親子共讀」的新觀念,頗為創新實用,提出為大家參考。

 

「嬰幼兒親子共讀」的觀念,美國於1989年起,在美國各地兒科醫師的健兒門診陸續推出,此活動稱「Reach Out and Read(ROR)」。

2014年美國兒科醫學會正式建議,將「儘早唸故事書給孩子聽」,當成兒童發展衛教內容。


「儘早唸故事書給孩子聽」的推廣起因,為美國有許多移民家庭及低社經地位的弱勢家庭,研究對這些弱勢家庭的幼兒教育,就學後學業成就和日後社會成就,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

研究發現,若幼兒期的讀寫能力不佳,就學的成績就低,成績低則易產生問題學生,問題學生的社會成就就低,如此會出現弱勢家庭和弱勢兒童的不良循環。


為了打破這不良循環,ROR活動推出「嬰幼兒親子共讀」三步驟:

1.醫護人員給予家長,有關嬰幼兒親子共讀的新衛教觀念。

2.由醫師於看診時,贈送適齡的嬰幼兒書籍給家長。

3.儘可能於看診間周圍,另闢空間由志工向家長示範,如何對嬰幼兒講故事。


嬰幼兒親子共讀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增進日後幼童表達及溝通方面的語言能力,進而就學後的口語能力及閱讀能力都會較好。


嬰幼兒親子共讀可從第6個月大的嬰幼兒開始至5歲。


嬰幼兒的家長或主要照顧者,對兒科醫護人員原本就有一定程度的信賴感,所以,目前有些兒科醫師,都在推廣這嬰幼兒親子共讀的新觀念,安排每半年一次的健兒門診中,發給兒童書籍,及每次都教導親子共讀衛教關念。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足踝扭傷診治新進展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186月20日)

足踝扭傷診治新進展

蕭偉傑醫師


 

最近聽了台大醫院復健科,蕭名彥醫師主講的「足踝扭傷診治新進展」,其中提到足踝扭傷的基本認識和個人處治方式,頗為實用精要,提出為大家參考。

 

足踝扭傷診治的基本認識:


1.足踝扭傷有輕重程度不同:


足踝扭傷的傷害程度,有I 度的輕度,II度的中度,和 III度的較嚴度差別,其可依臨床症狀,或照X光、超音波檢查、核磁共振照相做傷害程度的分辨。

2.足踝扭傷大都會緩解痊癒


足踝扭傷,一般經醫療專業和復健治療,都會緩解改善而痊癒,但大約有30%的足踝扭傷會在後日,因運動、用力又出現腫痛不舒症狀,若足踝扭傷持續一個月不好,經骨科專業醫師檢查無大問題,可由復健科專業醫師做復健訓練,而得到改善痊癒。

至於足踝扭傷需要到開刀手術治療的病例並不多,但如脛骨、腓骨、跗骨交接處有骨折或靭帶斷裂,則需手術治療。

3.足踝扭傷出現瘀血該特別留意


足踝扭傷的個人辨別病情,最重要為,於扭傷24小時內,觀察有沒有「瘀血」,若有瘀血,並有明顯壓痛感,該特別留意,應有很大可能是靭帶裂傷或骨折。

足踝扭傷出現的骨折,尤其足踝外翻引起的扭傷瘀血,要特別注意第五腳趾的蹠骨骨折。

4.可單腳站立,大概沒有骨折


足踝扭傷的腫痛,到底有沒有嚴重到骨折,若要自我測試,將足踝扭傷的腳站立,若可單腳站立,大概有95%的機率沒有骨折。

5.急性足踝扭傷應尊重疼痛


急性足踝扭傷,對於急性腫痛的處理原則,要「尊重疼痛」:

(1)應服用消腫止痛藥物治療。

(2)採「固定不痛」的固定處置。

(3)走路疼痛、移動疼痛,都應儘量避免各種疼痛動作,如以使用拐杖的支持,避免走路疼痛。

(4)急性腫痛期間,應避免於腫痛處加壓按摩。

(5)若是輕度足踝扭傷可包彈性繃帶,做十字型的固定。

6.急性足踝扭傷要立即「冰敷」


急性足踝扭傷的急性腫痛,一律採「冰敷」,冰敷要馬上敷,即扭傷後,每小時冰敷10分鐘,連續6次,接著每6小時冰敷10分鐘,連續三天,最為合適。

7 .足踝扭傷後的緩合期應採「熱敷」


當急性足踝扭傷後,開始改善緩合,就可採「熱敷」,熱敷可增加血液循環,改善病情。

8.溫度低的足踝易扭傷


若經過暖身後,溫暖的足踝再做運動,較不會發生足踝扭傷。

 

參考資料:

蕭名彥(2018)。足踝扭傷診治新進展。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大醫院復健科。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18年5月5日 星期六

認識肺阻塞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1854)

認識肺阻塞

蕭偉傑醫師


 

最近聽了台大醫院胸膛內科主,簡榮彥醫師主講的「肺阻塞治療與臨床實踐」,內容頗為實用精要,提出為大家參考。

 

一、肺阻塞是什麼?


肺阻塞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

(1)肺部的回彈力降低,肺泡失去對小呼吸道的貼附。

(2)呼吸道發炎、呼吸道纖維化及呼吸道阻塞導致空氣阻力上升。

終而造成呼氣氣流受阻。

有人謂肺阻塞的肺,像個放久的沒彈力氣球,有人稱像是老菜瓜。

二、肺阻塞有什麼症狀?


若一個人經常性的:

1咳嗽。

2咳嗽有痰。

3喘喘的。

就可懷疑是肺阻塞了。

醫師要診斷「咳嗽有痰並喘喘」的病症,一定會照胸部X光或其他檢查,先排除如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症、心臟衰竭、肺水腫、肺癌等肺部疾病。

三、抽煙是引發肺阻塞的最大原因嗎?


長期抽煙是引起肺阻塞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至於要正確診斷肺阻塞為病症有:

1咳、痰、喘。

2有長期抽煙、有長期暴露於有害氣體或微粒中,或曾有肺部感染病史的危險因子。

3有肺阻塞的家族史。

4肺功能顯示有呼氣氣流受阻(FEV1/FVC0.7)

就可正確診斷為肺阻塞。

四、肺阻塞和過敏性氣喘有關嗎?


肺阻塞和過敏性氣喘並沒有一定的相連關係,肺阻塞和過敏性氣喘有相重疉的病例稱ACO(肺阻塞和氣喘重疉症候群)

於慢性肺阻塞族群中的ACO比例為12%55%,氣喘族群中的ACO比例為13%61%,也就是肺阻塞和過敏性氣喘,兩病例沒有一定的相連性,但也有不少的重疉性。

五、嚴重的肺阻塞為何?


肺阻塞出現急性惡化,死亡的風險就大,於肺功能越差的肺阻塞病患,其急性惡化及死亡的風險就愈高。

於肺阻塞病患的統計中,肺功能越差,不表示咳、痰、喘的症狀會更嚴重,原則上,

1若每年急性惡化兩次或以上,或曾因急性惡化而住院治療。

2或於平時的咳、痰、喘症狀相對嚴重。

就屬嚴重的肺阻塞病例。

六、肺阻塞的治療目標為何?


肺阻塞的最重要治療目標為:

1改善咳、痰、喘的不舒症狀。

2減少病患因急性惡化,而出現死亡的風險。

七、肺阻塞的治療藥物為何?


肺阻塞的治療藥物,最常用為吸入型藥劑為:

1短效的支氣管性擴張劑,分短效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SABA),和短效抗膽鹼劑(SAMA),其作用快,

(1)可用於突然喘的緩解症狀。

(2)多用於較輕症的肺阻塞病例。

2長效的支氣管性擴張劑,分長效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LABA),和長效抗膽鹼劑(LAMA)

(1)其作用時間長,甚至可維持至24小時。

(2)多用於偏不穩定或嚴重度的肺阻塞病例。

3雙效支氣管擴張劑(LABALAMA)

(1)更加強氣管平滑肌的放鬆,使氣管放鬆,減少呼氣阻力。

(2)用於嚴重度的肺阻塞病例。

4吸入型類固醇(ICS)

八、肺阻塞的使用吸入型類固醇(ICS)會更有效嗎?


於肺阻塞病例,吸入型類固醇(ICS)會考慮最後才用,因吸入型類固醇(ICS)會增加病患肺感染的機率。一般用於:

1合併氣喘的肺阻塞病患。

2經常急性惡化的高風險肺阻塞病患。

3使用長效的支氣管性擴張劑,症狀仍未改善的肺阻塞病患。

4血液或痰液中的嗜酸性球增高的肺阻塞病患。

九、吸入型藥劑的治療,最重要的注意事項為何?


以吸入型藥劑治療肺阻塞,最重要的注意事項是「要使用的對」,吸入型藥劑的使用,要多次自己操作給醫師或衛教人員看,有正確的使用,才可更助益病情的緩解和穩定。

十、有什麼衛教網站可瞭解藥物的正確使用?


可上「自在呼吸健康網」瞭解。


參考資料:
  簡榮彥(2018)。肺阻塞治療與臨床實踐。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大胸膛內科。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

安寧病房得到生命尊嚴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18428)

安寧病房得到生命尊嚴

蕭偉傑醫師


 

最近聽了台大醫院家醫科主任,也是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蔡兆勳醫師主講的「病人自主權利法與安寧緩和醫療」,其中提到安寧病房的片片觀,讓當醫師的我,發覺安寧病房的溫心照顧,使末期生命病人的得到「善終」,是人生道路最終段的極重要生命學習過程,每個人都必須去認識和瞭解,其內容頗為實用精要,提出為大家參考。

 

蔡兆勳醫師演講精要:


1.國人忌談死亡,尤其對病重住院的長者,談到死亡是大不孝一事,應避免談及,故大都不敢多言死亡一事。

2.疾病無情,摧毀著身體,不分年輕年老,當摧毀殆盡,只剩殘火餘燼的末期生命,病患聲聲無奈,心感恐懼、無助、憤怒、不能接受。
   3.
末期生命病患,若說其不怕死,都非事實,每個病患都想能多留在這世界更久些。

4.醫學有醫學的極限,如癌末病患的使用心肺復甦術急救,依醫學統計,病患存活至出院的成功率大概為零,醫學有其極限,所以有安寧病房的設置。

5.安寧病房的溫心關懷照顧,雖無法讓病情變好,但在溫心關懷照顧病患,儘量緩解病患肉體的極度疼痛和不舒,可使病患:

(1)肯定自己,找到自己的尊嚴。

(2)對自己過去不和諧的事,發出道歉、懺悔之心以彌補。

(3)讓自己未了的心願完成,了卻心願。

(4)心已平靜多,漸漸地抹平了心中對死亡的恐懼和憤怒,開始回顧生命,感恩生命,喜捨生命,放下生命,道別生命。

6.安寧病房可說是不歸路,但可使病患短暫餘剩生命,燦出最終的絢麗生命火焰。於安寧病房,原本備極痛苦的病患,希望醫師可以打一針促其快速結束生命之想,因在溫心照顧,及加上藥物及非藥物的配合,緩解了病患肉體極度疼痛和不舒,痛苦減少許多,病患重回正向思考,想去完成未了心願,如有些病患還想可以回家住多天,和最愛的家人相聚,得到生命終點前最快樂的相聚,如此可使其在僅剩的短暫生命中,燦出最終的絢麗生命火焰。

7.安寧病房的末期生命病患,若已漸漸放手塵世,將喜捨生命,放下生命,學習並成長靈性生命,此是生命終結前,最重要生命靈性的學習,總結出自己這世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準備死亡,確定來生方向。

8.安寧病房對末期生命病患,最大的意義和目的,是要末期生命病患得到「善終」,讓病患的善終,可得到病患個人的肯定,得到最大臨終尊嚴,及學習到生命最終的生命靈性,以確定來生的方向。

 

附記:

在聽完演講的回家路上,正好和蔡醫師同行,我問著蔡醫師:

「請問蔡教授,您於安寧病房多年,照顧那麼多臨終病患,您覺得生命是有限的,或是永續不停止?

蔡教授拉著我的手,按著我的脈搏說,

「當人的脈搏和血壓都寂靜不動了,生命還是永續不停止的,這是安寧病房所學習到的。」

  多麼慈悲智慧的一語,一定會讓很多即將逝去生命的安寧病房病患,安心走完人生旅程。

 

參考資料:

蔡兆勳(2018)。病人自主權利法與安寧緩和醫療。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大醫院家醫科。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18年4月1日 星期日

成人肺炎疫苗的施打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1841)

成人肺炎疫苗的施打

蕭偉傑醫師


 

最近聽了台大醫院胸膛內科,古世基醫師主講的「成人肺炎臨床個案分享」,其中提到肺炎疫苗的施打,對65歲以上老人,及患有慢性病、免疫力低下成人,其在防範肺炎鏈球菌的感染,及在防範肺炎鏈球菌引發嚴重菌血症、腦膜炎,都具有意義的保護效果,其內容頗為實用,提出為大家參考。

一、肺炎疫苗在防範什麼細菌的感染?


肺炎疫苗為使用肺炎鏈球菌製成,在防範肺炎鏈球菌引發的病症,肺炎鏈球菌可引起人體的中耳炎、鼻竇炎、肺炎、腦膜炎、菌血症等病症,其中肺炎的死亡率為5-7%,菌血症和腦膜炎的死亡率為20-30%

二、目前最常用的成人肺炎疫苗有幾種?


目前最常用的肺炎疫苗有二種:

1.23價的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

2.13價的肺炎結合型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PCV))

肺炎鏈球菌外層的多醣體莢膜,有95種不同的血清型,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是指具有95種血清型中最常致病的23種,13價肺炎結合型疫苗(PCV)為具有最常致病的13種。

三、肺炎疫苗效果有差別嗎?


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13價肺炎結合型疫苗(PCV),都包括最會致病血清型的70%,效果都很不錯。

若以價格比較,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較便宜些,實惠有效,只是23價的多醣體疫苗,5年需重覆施打,且第二次的施打,血中禦病抗體濃度無法如第一次施打的高。

13價肺炎結合型疫苗(PCV)的價格偏貴,會產生禦病抗體和記憶免疫力,以目前報告,應該10年內,不必再追打施打。

四、那些人施打肺炎疫苗會有助益?


1.年齡小於2歲,大於65歲。

2.有慢性心臟病,慢性肺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支氣管性氣喘,脾臟切除、慢性肝病、腦脊椎液滲漏、慢性腎衰竭、癌症患者、接受化療、接受免疫抑制劑、接受類固醇療法、自體免疫疾病、病毒感染及常住老人安養中心者,酗酒者、抽煙者。

五、成人如何施打肺炎疫苗?


1.已施打過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者,建議隔一年後,施打13價肺炎結合型疫苗(PCV),唯不建議只追加施打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

2.已施打過13價肺炎結合型疫苗(PCV),若為求更完整周全的防範,可考慮隔一年後,再施打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

六、施打肺炎疫苗時間為何?


施打肺炎疫苗於每年的任何時間都可施打。

一般專家建議在流感流行季節時,施打「肺炎疫苗」與「流感疫苗」於同一時間,不同部位接種,可更有效預防流感併發肺炎的發生。

另建議,癌症患者於做化療或電療前,及器官移植患者的於移植手術前,就先行施打肺炎疫苗,如此先行施打,可以讓患者的體內,產生更高濃度的禦病抗體,對患者有更佳的保護效果。

 

參考資料: 古世基(2018)。成人肺炎臨床個案分享。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大醫院胸膛內科。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