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中醫止血四大法

 血證論-

中醫止血四大法


         蕭偉傑


唐宗海師清醫家

血證論書傳於世

人身陰陽成水火

水化為氣火化血

氣生臍下丹田處

𠄘肺元陽水化氣

火賴陰血以養火

血液下注藏於肝

水火兩臟全賴脾

欲治氣血首重脾

血家療法忌動氣

氣盛火旺居八九

急下存陰折其勢

火熄氣降血病平

止血邪實首大黃

大黃黃芩加黃連

降氣香附枳殼朴

蘇子沈香旋覆貝

消瘀宜用花蕊石

三七鬱金桃仁膝

醋炒大黃掃雷功

補血袪瘀聖愈湯

桃丹紅花枳附苓

補血首重補肺脾

滋補肺陰益五臟

生脈散方代茶喝

黃耆糯米加膠麥

溫補肺陽保元湯

人參黃耆肉桂草

血虛火旺虛不眠

天王補心交心腎

心陽不交汗驚悸

龍骨牡蠣棗仁蓮

人參養榮氣血虛

思慮傷脾歸脾湯

脾虛發熱加丹梔

生津要藥參花粉

扶脾砂蔻薑半夏

善滋胃汁甘露飲

二地二冬茵黃芩

枇葉石斛枳殼草

養胃湯用麥沙參

玉竹扁豆桑葉草

人參固本炙甘草

同滋脾汁補脾陰

小柴胡湯滋膽汁

脾陽不旺六君子

小建中湯填補脾

灸甘草湯肝脈損


按:

血證論全書在論述出血的治療過程。


1. 止血:身體出現出血的咳血、吐血,十之八九是因火熱實證引起,止血的治療首要在清除火熱,常用大黃、黃芩、黃連。

止血的第二重點是「降氣」,讓氣不上衝的出血,常用香附、枳殼、蘇子、沈香。

當然,有的出血是屬寒證,就要用到熱藥的乾薑,若出血嚴重的救急,要用獨參湯,那都是依辨證用藥。


2. 消瘀:

出血必有血瘀處,消瘀可用花蕊石散,或取有迅掃之功的三七、鬱金、桃仁、牛膝、醋炒大黃合劑。

若失血多,又要消瘀,可用四物湯加黃耆、人參補血,再加消瘀的桃仁、丹皮、紅花、香附、枳殼、茯苓、甘草,補消同行。


3. 寧血:

辨證調理出血病因,則可血寧而不復出血。

「胃經遺熱」,則用甘露飲、犀角地黃湯、白虎湯,「肺經燥熱」用清燥救肺湯,「肝經風火」用丹梔消遥散,「氣逆血升」用麥門冬湯,「清火治沖」用小柴胡湯,以上都是辨證論治止血病因,以達寧血目的。


4. 補血:

補血以「補肺胃」為要,「補肺」可以生脈散代茶喝,或黃耆、糯米加阿膠、麥冬服用。瘦削脈弱用人參養榮湯。

「補胃陰」以人參、天花粉𤔡要藥,麥冬、沙參、玉竹或甘露飲均可使用。

思慮傷脾用歸脾湯。

補血也要重視補肝,和肝用消遙散,溫潤肝血用灸甘草湯。

滋腎陰用地黃湯、左歸飲,陰虛火旺用大補陰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