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保護突然發作癲癇患者的安全步驟


醫學新知-

保護突然發作癲癇患者的安全步驟

                            中西醫師蕭偉傑

            

曾於電視報導中看到於急救癲癇發作病患時,有人用力撐開病患牙關,是正確嗎?

最近聽了幾堂癲癇專科醫師的演講,於此提出有關急救癲癇發作病患的安全步驟。

全身性癲癇發作的病患需將牙關用力撐開嗎?

全身性癲癇發作時的患者會出現僵直陣攣,並意識不清的口吐白沫時,不可強制的硬要將患者的口撐開,亦勿置入壓舌板,其危險包括患者會咬到或咬斷他人手指,亦會患者的牙齒弄斷及使患者的口腔會受傷而出現潰瘍。

於患者開始發作時的數十秒時間,患者並沒有呼吸動作,此時硬要將患者口腔撐開並無大意義。

患者癲癇發作時會咬到自已舌頭機率為20%

於癲癇發作時的最重要處置是讓患者側躺的讓唾液流出,讓患者呼吸道順通,可用毛巾保護患者的頭部和身體,以防範患者身體碰撞到周遭硬物,宜解開患者束緊的衣物,清醒前不可餵食任何東西,患者發作結束後,要讓患者安靜休息,並看護患者至清醒。

如何保護突發作的癲癇患者?

我們該注意的是如何保護突發作的癲癇患者,其安全步驟為:

1.      首先我們看到癲癇發作患者,我們要鎮靜處理,患者突然倒下時或肢體強直、痙攣時,我們要保護患者頭部、身體、四肢不受撞擊或摔傷。

2.      對患者肌肉出現強直、痙攣,我們不要強壓,另在處理牙關緊閉時,「未緊閉前」可先以手巾放置齒間,防範牙齒咬傷舌頭,但「已出現牙關緊閉」,勿強行用硬物撐開患者牙關,如此對患者無幫助且恐被患者咬傷,另還恐弄斷患者牙齒,造成牙齒梗塞患者氣管。

3.      患者口吐白沫,要將患者的頭偏一邊,以讓白沫流出,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

4.      發作1-2分鐘後,患者自會逐漸甦醒,不必每次都送急診,但若患者有受傷,發作後患者未甦醒,發作時間大於5分鐘或在一小時內連續發作三次就該送急診處理。

 

參考資料:

1.      曾元孚(2013)。成人/小兒癲癇面面觀。台北市醫師公會。國泰腦神經內科。

2.      顏得楨(2011)。癲癇之診斷及治療。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北榮總毒物科。

3.      賴其萬(2007)。癲癇的診斷與治療。台北市醫師公會。和信治癌中心神經科。

4.      陳倩(2013)。癲癇概論。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北榮總神經癲癇科。

 

Google: 蕭偉傑醫師、蕭醫師自然療法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黑芝麻滋潤肝腎可延年益壽

日惠健康食療-
    黑芝麻滋潤肝腎可延年益壽
           蕭偉傑中西醫師

  近日天氣很冷,賣「麻油雞」的店家,生意特好,「麻油雞」,用黑芝蔴油、生薑、雞肉、米酒共炒煮而成,大家都想藉吃麻油雞的溫熱性,袪除寒氣並滋補身體。
  麻油雞是產婦媽媽做月子必吃補品,做月子是大事,麻油雞一定具有滋補身體的絕佳營養成分,才足以擔起調養產婦媽媽身體的重任,滋補好吃的麻油雞要選用上等的黑芝蔴油。
  芝蔴有黑芝蔴和白芝蔴,以黑芝蔴加工焙炒並榨取為「黑芝麻油」,色較深,香味濃烈,用於食補為多。以白芝蔴加工焙炒、打漿、油水分離成的為「白麻油」,又稱小香油,色澤淡並清香,用以涼拌為多。
  傳統中醫有將黑芝蔴入藥使用,稱其性味甘平,質潤多脂,可滋養肝血及腎陰,並可潤燥滑腸。
  「神農本草經」將黑芝蔴列為上品藥物,謂其可補五臟,益氣力,長肌肉、填腦髓,久服輕身不老,古人蘇東坡、孫思邈常服九蒸九曬的黑芝蔴以延年益壽。
  黑芝蔴的學名為Sesamum indicum,為胡麻科植物,又稱胡麻子、巨勝子,其成分含約60%的脂肪,以油酸、亞油酸及甘油脂為主,多屬單元不飽和酸和多元不飽酸,還有維生素EKB2,及有豐富的鈣、鐵、菸酸、卵磷脂,具抗衰老,防範動脈粥狀硬化,增加血量和助益強化骨質等多種好處,即說出黑芝蔴是祛病強身的食療佳品,很適合產婦調理身體和老年人保健身體的食用。
  食用黑芝蔴的最簡單吃法,為將炒香的黑芝蔴灑於白飯上,或將磨好的黑芝蔴粉加於牛奶、豆漿中一起食用,味香好吃。
  產後食用麻油雞有助益增加乳汁的好處,增加乳汁也可燉豬蹄花生配加炒香黑芝蔴一同食用。
  老年人的習慣性便秘,可將黑芝蔴末4-5公克加些蜂蜜,或將黑芝蔴油拌於飯中食用,可潤燥滑腸的助益大便通暢。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年長者宜多步行以保健下肢腿力

蕭醫師自然療法-
年長者宜多步行以保健下肢腿力
                                      蕭偉傑中西醫師


走路下肢疼痛應考慮下肢周邊動脈有阻塞
最近聽了一場由台大心臟外科詹志洋醫師的演講,講題為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PAD)
詹醫師提到,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PAD)的發病率,於總人口有1-5%的發生率,於70歲以上人口則高達6-18%的發生率,本病症狀為「間歇性跛行」或「下肢缺血性疼痛」,「間歇性跛行」為走一走需要休息一下才可再走,「下肢缺血性疼痛」為持續走路會引起下肢的疼痛。
因本病常被忽略為類似症狀的其他疾病,如說為年紀大的老化現象,如說是坐骨神經痛、長骨刺或肌肉痛,而無法早期治療和治療。
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輕微減少血流量也許沒有明顯症狀,血流量中度減少時,患者於休息時也許不會覺得疼痛,但於一旦行走運動時,肌肉所需的血液量增加數倍,遂引起「間歇性跛行」或「下肢缺血性疼痛」,更嚴重者可能發生皮膚潰瘍或壞疽。
於門診的臨床外觀檢查,常見病患有下肢缺乏毛髪、皮膚脆弱、足部皮膚潰瘍、足趾壞疽,觸診其下肢溫度會冰冷和脈搏減弱。

以「上臂收縮壓」和「踝關節收縮壓」比值測定
  臨床檢查最簡捷的方法是量「上臂收縮壓」和「踝關節收縮壓」,若其踝關節收縮壓/上臂收縮壓的比值,若小於0.9或更低,代表下肢動脈開始有出現部分阻塞現象。
一般說來,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PAD)的預後還不算太差,大部分患者可維持穩定的行走能力,但約有10-20%的病人的跛行症狀會逐漸變差,5-10%可能惡化的比較嚴重需接受手術治療,有2-4%的病人可能最後會截肢。
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PAD)的治療有內科治療,首要為積極的控制高血壓、降低偏高的血脂肪、良好的控制糖尿病和立即戒煙。

持之以恆的做行走運動可改善病情
另一非常重要的治療方法為,必須持續做步行運動,每天45-60分鐘,若病患行走時發生跛行疼痛,可略作休息直至疼痛消退,再開始做行走運動,持之以恆。
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PAD)患者的做行走運動,據研究,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跛行,改善程度可達80-234%,其改善原因可能與增進肌肉活動力並增加側支血管形成有關,但本病患者因跛行疼痛及害怕受到更進一步的損害而減少步行,患者愈休息方式,對病情更不利,所以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PAD)患者應持之以恆做行走運動。
若病患發生嚴重缺血的難以忍受的下肢疼痛或足部潰瘍,通常此時才安排做血管造影等進一步檢查,約佔全病例的10%

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的預後佳
外科手術的「血管重建」有採傳統的繞道手術治療,和近年來多採用的血管腔內做「球囊(balloon) 和「支架(stent)」的導管手術。
台大醫院,近年做傳統繞道手術者的比例漸少,改做血管腔內導管手術者的比例增多許多,
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PAD)的五年死亡率為28%,有足部潰症的嚴重病例,五年死亡率為70%,所以本病應早期診斷出及早期治療,至於我們平時可以做到為: 持之以恆做每天行走運動,每天走45-60分鐘,對本病有很好的防範好處。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迴鄉農場的健康世界


蕭醫師自然療法-
  迴鄉農場的健康世界
                                    蕭偉傑中西醫師
最近參與了「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的有機蔬果健康旅遊,一同體驗有機蔬果的世界。
車子開到苗栗,再深入山區27公里,到銅鑼鄉,看到「迴鄉有機生活農場」,下車後走入田野農地中,翠綠山景加清新空氣,頓覺心曠神怡,非常舒適。
經農場解說員的介紹後,我走入農地田梗處,蹲下來,開始拔取「白鳳菜」以為中餐的佐菜。

在拔菜中,我想起自已已四十多年沒在菜園中拔過菜了,急速倒轉腦中記憶,轉至我小時農村生活的記憶,直覺地認為農場的菜長的並不美,農地的菜種很雜,且菜園內的雜草沒有用心的拔除很乾淨。

我慢慢地拔菜,解說員一邊解釋著,謂迴鄉農場原為休耕農地,土地貧瘠,曾種了300 顆高麗菜,因土質不佳和蟲害多,只收成2顆,經「自製堆肥」的以甘蔗渣、落葉、有機蔬果廚餘做堆肥,貧瘠土壤得到滋養而恢復好土質,又以菜園邊的「小水渠」供灌溉,及吸引菜蟲的天敵到來農場,以平衡生態,漸漸地蔬菜的收成就轉好了。

迴鄉農場不用殺蟲劑,不用化學肥料,也從未除蟲或抓蟲,讓我非常訝異,經詢問後,其採用的方法為:
 1.種植可成長最好的菜類栽種。
 2.一畝田中種植多種菜的使單一害蟲無法大量繁殖。
 3.種植具濃香氣的九層塔以驅蟲。
 4.四周種植矮樹以利小鳥飛來覓食菜蟲。
  如此有了「多元生態環境」,在未除蟲或抓蟲下,有了收成。

解說員又說,農場的菜不如台北超市的碩大和美麗,可是農場蔬菜的根特別長,是因不施化學肥料,蔬菜的根一定要長的很長,以吸收更多的營養,又謂菜園的雜草沒有除的很乾淨,是因符合「多元生態環境」。

旁邊有幾位年輕的女性工作人員,我問到她們是專職或假日兼職? 她們說是專職,每天都是早上5點多就起床開始作農事,又說農場有70多位專職工作人員,有多位年輕人員為中興大學或嘉義大學農學院的畢業學生,讓我非常的訝異和欽佩,年輕人回流走入農業社會,是台灣農業的福氣和新希望。
讓我更驚訝為,迴鄉農場附近的一間國小學校,全校學生人數最多時曾有600人,現僅有30多人,如此人口外流嚴重地區,現在居然有年輕人願意再回流此地,我很感動,也認為迴鄉有機生活農場的理念和管理有其優點和遠景。

我看到每位工作人員,其內心都很喜悅和滿足的在工作著,有一位工作人員謂,其放棄台北高薪工作,投入農場已十餘年,於農場可依自已的理念,建立自已的理想園地外,又可將休耕的農地復活,並引來都市人進來觀光,帶動社區農業的發展。
另有一位工作人員謂,她一直在吃農場多元生態環境下的「有機蔬果」,認為有機蔬果為防癌和身體健康的最佳食物,她並提到,農場的供應餐全是「有機素食餐」,全不吃魚肉。

大家都知道,新鮮綠色蔬果可消除「自由基」,有抗衰老和抗癌的好處,當然有機的新鮮綠色蔬果對消除自由基,應更有助益的好處。

迴鄉農場的理念是抱著感恩大自然的心情,建立一個多元生態環境,真誠地與萬物永續共生。我走了一趟迴鄉農場,很強烈地感受到迴鄉農場的健康世界,迴鄉農場是很正面和積極在追求身、心、靈和諧的健康世界。

印度醫學認為「健康」並非僅僅是遠離疾病痛苦而已,應更進一步達到肉體、精神、靈魂的幸福與充實,即身體健康在遠離身體病痛外,更要廣泛地關注人類與自然、家族、友人、職業、文明、理念、習慣、真理、神靈的和諧關係,才算個人的真正健康。
迴鄉農場的理念很自然健康的,值得參考和學習。


                     (蕭偉傑醫師 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女性代謝症狀群和減重

女性代謝症狀群和減重
     
                        蕭偉傑中西醫師

女性在停經後代謝症候群顯著增多
在看診中,很多女性會提到「代謝症狀群」使她們變胖了,問我如何才可改善代謝症狀群並減重。
首先我們先瞭解什麼是代謝症狀群」?
代謝症狀群的定義為:
1.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
 2.血壓的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5mmHg
 3.高密度膽固醇(HDL-C) 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4.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 150mg/dl
 5.空腹血糖值(Fasting glucose)100mg/dl
  以上若含三項及三項以上就稱「代謝症狀群」
代謝症候群和遺傳基因、體重過重、肥胖、少運動和高醣類的熱量攝取(60%)有關,女性在停經後的代謝症候群顯著增多,稱「更年期婦女代謝症候群」,和停經、老化、超重、胰島素阻抗性增高等因素有關。
人的基礎代謝率於嬰兒期最高,10歲緩慢稍減少,至25歲開始,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每十年會下降2%,至於超過50歲,每增加十年,基礎代謝率每十年會下降10%
BMI 介於25-29為體重過重,BMI大於或等於30為肥胖,出現肥胖,以「腰圍」量測,為判定肥胖對健康影響的最佳指標。
若是一直維持著年輕時的飲食習慣,更年期後因基礎代謝率下降和活動量的降低,便很容易使體重上升,所以更年期的婦女應該調整飲食和熱量的攝取,才能維持一個適當的體重。

控制熱量攝取為減重的第一處方
要維持適當的體重,控制熱量的攝取重於運動,即「控制熱量攝取」為減重的第一處方。「地中海型飲食」對更年期婦女代謝症候群有好處,食譜為:
1.多食根莖蔬菜、番茄、大豆、堅果、種子食品。
2.家禽肉、魚和乳製品為低量至中等量的攝取,牛、羊、豬等紅肉則少少量攝取,但少脂肪的優格和乳酪可每天食用。
3.蛋宜每週四顆以內。
4.每天多吃水果,平時甜點以有甜度的水果取代。
5.沙拉與食物多以橄欖油調理,橄欖油為食譜中不飽和脂肪的主要來源。
6.每天至少喝六大柸的水。
7.飲用適量的酒。

運動是減重的第二有效處方
運動是減重的第二有效處方,更年期後的女性,因基礎代謝率減低,出現肥胖,運動可有效提升基礎代謝率,改善肥胖。
燃燒脂肪的運動可有效減肥,運動的目標達到60-80%的最大心跳,最大心跳為220-年齡,先做暖身3-5分,再持續做20-30分鐘以上,運動後要有5-15分鐘的緩和期,運動可選跑步、游泳、騎單車。
對女性,運動會使女性的腎上腺素受刺激,轉換體內男性荷爾蒙合成雌性激素,若每星期430分鐘的運動可足夠讓雌性激素保持在最佳狀態。
該注意為,運動的女性戴上普通胸罩,可減少乳房擺動38%,特製的胸罩可減少乳房擺動78%,若運動中不戴胸罩,有可能傷害乳房腺體,附近皮膚、纖維韌帶、肌肉組織,造成乳房下垂,並引起短暫痛楚或不適。
於達爾文雀鳥的研究中發現,一樣的基因生存於不同環境,會出現不同嘴型的雀鳥,人類的基因改變不大,因環境關係,使近年來出現了肥胖問題。
所以採「控制熱量攝取」和「運動」是改善女性代謝症狀群並減肥的兩大最重要處方。

參考資料:
1.      謝燦堂(2012)。生活型態與代謝症狀群。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北長庚婦產科。
2.      謝燦堂(2007)。更年期婦女代謝症候群。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北長庚婦產科。
3.      黃麗卿(2008)。婦女的肥胖問題焦點。台北市醫師公會。馬偕家庭醫學科。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桑椹生津止渴、滋陰養血













日惠居家藥草-

            桑椹生津止渴、滋陰養血
                                    
                                          蕭偉傑中西醫師

最近有朋友送我兩瓶自做的「桑椹汁」,加水喝起來,甜潤好吃,有很享受的感覺。
記得於五月時,門診前的花園,飛來了許多貴賓小鳥,吱吱喳喳喜悅地叫著,抬頭一望,原來是桑樹結滿了紫黑色的「桑椹」,鳥兒在樹枝間跳躍採食。

桑椹從那裡長出來呢? 若仔細想想,一定會想到,小學生有養蠶寶寶的功課,養蠶寶寶用「桑葉」餵食,桑椹就是桑樹長出來的果實。

桑樹為極具經濟價值的樹,民間以桑葉養蠶,蠶結繭可抽絲,絲做蠶絲布料、蠶絲被,品質佳,價格好。桑樹的樹皮也有造紙的經濟價值。

桑樹屬桑科植物,學名為Morus alba Linn.中醫將全株桑樹都入藥使用。

「桑椹」為桑樹的果實,是紫黑或紫紅色的小圓果,如葡萄的縮小版,細看真是很美很可愛的果實,桑椹收成後若加入冰糖共煮成「桑椹汁」,深為國人的喜愛飲用。
中醫謂桑椹性味甘、微涼,有養血滋陰、潤燥滑腸和滋養肝腎陰虛的功效,常用於長期工作緊張、事多煩心、口乾舌躁、熬夜失眠並大便乾燥便秘,出現虛火、火氣大症狀的人使用。
  桑椹含有豐盛營養成分的葡萄糖、果糖、蘋果酸、鈣質、維生素ABCD,於熬夜失眠並精神不佳時,可沖泡一柸桑椹汁服用,工作忙碌並常大便燥乾的習慣性便秘者也可多沖泡桑椹汁服用。

「桑葉」為桑樹的葉子,中醫稱其味性甘微苦、微寒,有疏散清熱、清肝明目的功效,現代藥理謂有好的抑菌作用,於咽乾咳嗽的風熱感冒,或過敏性、病毒性結膜炎,已有用藥了,可另採7-8片新鮮桑葉,洗淨後沖泡熱水當「桑葉茶」飲用,有助益的好處

「桑白皮」為桑樹的根皮,桑白皮性味甘寒,功效在止咳平喘和利水消腫,現代藥理謂有好的抑菌和利尿作用,桑白皮可用於咳嗽黃痰的上呼吸道感染發炎病症和水腫。

「桑枝」為桑樹的嫩枝,其性味甘苦微寒,用於治療偏熱性的四肢風濕痺痛,肌肉關節酸痛。

台北植物園於荷花池旁的「文學植物區」和十二生肖植物區旁的「山茶科區」都有桑樹,國父紀念館的「民俗植物區」旁也有一顆桑樹,大家有去做健康休閒活動,可以走去看看並和桑樹打個招呼。

                         (蕭偉傑醫師 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