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談維他命D的健康保健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211020) 

維他命D的健康保健

蕭偉傑醫師

 

最近聽了馬偕醫院婦產科黃建霈醫師主講的「Vitamin D的重要性-以婦幼健康為例」,內容精采扼要,並極為實,提出為大家參考。

大家知道,維他命D缺乏會出現骨骼疏鬆,如小孩的佝僂症(Rickets),大人的骨骼疏鬆症

維他命D是否缺乏,可以抽血可做維他命D的血清值(25-OH-D)測定,血清值以小於20ng/ml為缺乏,21-29ng/ml為不足,大於30ng/ml為足夠 40-70ng/ml為理想,100ng/ml為極限,大於150ng/ml為中毒。

我們身體維他命D的攝取以陽光、肉類的D2,和植物的D3為主,陽光將皮膚表層角質細胞的「7-去氫膽固醇」,轉化為「D3」,進入肝臟變成「骨化二醇(25-OH-D)」,腎臟又把25-OH-D轉變為「骨化三醇(1,25(OH)D)」,最終是「活性維生素D

維他命D分佈並參與在身體各組織約有3000個基因的運作,有時會稱維他命D是一種多功能性的荷爾蒙,廣泛地參與人體代謝及生理作用機制。

國人的維他命D值常是不足若以婦幼保健談及,若維他命D低於最低正常值的20ng/ml,在產婦的生產中,出現的胎兒體重不足、早產、妊娠糖尿病、子癎前症、產後出血、產後感染的機率會偏高

對於一般婦女的痛經、子宮肌瘤、更年期後骨質疏鬆症,甚至於卵巢癌,若可維持維他命D於正常值,其發生的機率也會減少些。

研究發現,維他命D的不足,引起心臟疾病、高血壓、血管硬化、身體發炎反應、免疫系統紊亂的機率也會增多

若維持於維他命D正常值以上,對老人骨骼肌肉疼痛,有助益好處,另於維他命D的不足,使肌原纖維(myofibrils)消失,若補足維他命D,可強化肌肉的粒線體功能,增加肌肉力量。

有研究也指出,在使用嗎啡類止痛病情的患者,維持維他命D正常值以上,可減少使用嗎啡類止痛藥的劑量,甚至於重症加護病房,若重病病患的維他命D低於12.5ng/ml,有些醫師會加強補充大劑量維他命D到正常值,以期得到身體的較穩定狀態

目前的新冠肺炎的肆虐全球,有些醫師學者主張,若身體維他命D量維持正常和穩定的,會有防疫的助益好處,因為維他命D可讓身體免疫力系統正常運作,及有LL-37的抗菌抗病毒和抗發炎好處。

目前對於維他命D的觀點,有些研究報告並未完全同意維他命D的病效果,不過,大多數研究都建議,對於維生素D顯然不足的族群,適時的補充維生素D,應有助益身體的好處,但對維生素D充足或輕度不足的族群,更加補充維生素D,就沒有更多助益好處了。

目前產婦於各醫院,未必要測定血清維生素D值,但於高危險群產婦會建議測定,馬偕醫院對於血清維生素D低於30ng/ml值1200多位產婦,給予每天2000IU單位的維生素D,服用三個月,對孕母的婦幼健康,似有改善的趨勢,當然,這都需要由專業醫師的建議,並搭配抽血檢查來實行治療才適。

維他命D的攝取不良的高危險群為:居於高緯度,環境為高度空氣污染、少讓皮膚曬到太陽,於陽光下用防曬油太陽下頻頻撐傘膚色黑肥胖年紀大缺乏攝取富含維他命D食物腸道吸收不佳、肝腎疾病服用藥物的如類固醇,均會使體內的維他命D不足。

增加食物的維他命D攝取,可多吃富含較多維他命D食物鮭魚、沙丁魚、鮪魚、魚肝油、香菇、蘑菇或吃一般量的牛奶、橘子汁、優格、乳酪、奶油、早餐穀類。

適度曬曬太陽也可以攝取維他命D,只是夏天早上9-10時至下午2-3時的熾熱陽光,為最適宜合成維生素D的波段若以人的影子計算,影子最短時的時刻,是可攝取最大量維他命D的時段

70歲以上老年人,可每天補充800IU的維他命D台灣兒科學建議,母乳哺育嬰兒,從新生兒開始的一些時段,每天給予400IU口服維他命D。

一般常用的口服製劑為Cholecalciferol(vitamin D3),市面的製品很多,劑量也不同,服用後效果的評估,要以抽血測定血清的維他命D值為最準確。

 

參考資料:

1.黃建霈(2021)Vitamin D的重要性-以婦幼健康為例台北市醫師公會。馬偕醫院婦產科

2.李宏昌。(2018)。維他命D的最新實證與應用。台北市醫師公會。馬偕醫院 小兒科。

3.許智恭(2019)日光傷害與防曬方法。台北市醫師公會。市聯陽明院區 皮膚科。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21年10月5日 星期二

説清代名醫葉天士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21106)           

      説清代名醫葉天士

                                    蕭偉傑醫師

 

最近看到清代名醫葉天士的影片,內含很多葉天士的傳奇醫案,令人讚揚,在傳奇下的實面,葉天士在中醫確是有極的成就貢獻。

葉天士一生中很少著作,其臨床寶貴經驗,由門生編著成「溫熱論」,溫熱論一書為「溫病學說」開創了理論和辨證用藥的極重要基礎。

溫熱論中提的「溫病」,就是現在的發燒感染熱病,其病因大都是指為病原體的「病毒」或「細菌」等所引發的發燒疾疾病,溫病的範圍包括非常廣泛的感染疾病。

治療發燒熱病最初醫書為漢代「傷寒論」的醫理和方劑,傷寒論的治病醫理是以受「寒邪」感冒開始,因寒邪進而延伸為包括發燒熱病的各種不同疾病,因而傷寒論的治療初始外感的上呼吸道病症方劑,都是以生薑、桂枝、麻黃等熱性藥物,取其辛溫性,將侵入體表的寒邪,用汗法排出寒邪以治病,這種治療方法,就如我們淋雨受寒後,喝杯熱薑母紅糖茶一樣,喝完身體暖暖的,流個汗,怕冷不舒服症狀就改善了。

「溫熱論」是在相隔「傷寒論」約一千年五佰年的清代才完整提出,溫熱論的醫理和治病方劑,和漢代傷寒論的醫理完全不同,溫熱論認為,發燒熱病的起因,於北方寒冷地區,可由寒邪引起,於南方的溫熱氣溫,發燒熱病的起病病因,常是「溫熱邪」引起。

溫熱邪的侵入體內,會出現灼熱感,溫熱邪會灼傷身體津液,身體津液受灼傷,會出現口乾舌躁,全身溫熱不舒服感,此時不能再用熱性的乾薑、桂枝、麻黃治病,用藥則要用涼性的如桑葉、菊花、竹葉、薄荷、梨汁、甘蔗汁治療。

葉天士在溫病疾病的另一見解成就,就是將發燒熱病,依病症的輕重程度,分為衛、氣、營、血的四分級,初始的病症較輕,如似感冒症狀並見舌苔白薄潤時,分屬「衞」,若發燒更劇,熱多口渴,苔黃膩或黃燥乾,為熱氣加重,就屬於「氣」,若病情更重,夜間身熱,心煩無法入睡,舌質紅,或有皮膚紅疹,則屬於「營」,若病情更出現舌紅深紅燥乾,有神昏譫語的神經系統受損,或甚至於有吐血、便血,就屬於最嚴重分級的「血」,分級的重點在因不同等級,選用不同藥物分治,以期得到最佳療效。

葉天士在其寶貴臨床經驗中,對每種發燒熱病,及其疾病病程中的不同分級用藥,都有提出寶貴的臨床方藥,如此,葉天士將整個屬發燒熱病的「溫病」,建立了新的理論和辨證用藥基礎,對中醫的臨床治發燒感染熱病,是有極大的貢獻和成就。

葉天士建立了溫病治病理論和辨證用藥的基礎,其中很重要是,葉天士在診斷溫病病患時,也非常重視病患的舌診、齒和齒齦診斷、皮膚斑疹的辨證分診,依此診法,更加強了溫病診病和用藥的正確性。

葉天士建立了溫病的治病理論和辨證用藥基礎,清代名醫「吳鞠通」,依葉天士的治病理論和辨證用藥,更擴展應用,著作成「溫病條辨」一書,整理出的方劑,到現在依然是非常有效廣泛使用的方劑。

溫病條辨的重要著名方劑有:

1.初始的溫病用藥的代表方劑為「銀翹散」、「桑菊飲」、「桑杏湯」,三方劑都是偏涼性的方劑。

「銀翹散」組成中的金銀花,竹葉,薄荷,鮮蘆根,「桑菊飲」的桑白皮,菊花,薄荷,鮮蘆根,「桑杏散」的桑白皮,梨皮,沙參,都是屬於葉天士所提的涼性藥,此說出溫病的用藥,溫病初起感冒的上呼吸症狀,直接用具抗病毒具抗菌的涼性藥,效果很好,其和受風寒邪服用的熱薑母紅糖茶的熱性用藥完全不同,這是溫病治病的一大特點。

溫病的病邪是溫熱邪,於上焦的上呼吸道病症會用涼藥和滋生津液藥物,在治療溫熱邪引起的中焦胃部病症,溫病會特別重視溫熱邪的灼傷「胃陰」,若胃陰受灼傷,出現的「胃陰不足」會有口乾舌燥、胃不舒,便秘,舌質紅,少苔症狀,著名方劑的「増液湯」,由元參、麥冬、生地組成,全是生津潤燥的養陰藥物組成,可用增液湯養胃陰並緩解大便燥乾的便秘。

著名方劑「益胃湯」是由沙參、生地、麥冬,更加玉竹、冰糖,就更可直接滋養胃陰的緩解胃陰不足。

消化道的感染發炎熱病,於傷寒論是直接採用大黃、芒硝的瀉下退熱方法,將熱毒直接瀉下以治療消化道感染發炎熱病,溫病理論則認為溫熱邪一直在灼傷津液,若要以瀉下退熱方法治療溫病發燒熱病,應更加用生津潤燥藥物,助益效果,因而有「増液承氣湯」的名方,増液承氣湯就是由傷寒論的「承氣湯」加上「溫病條辨」的「增液湯」相組成。

在溫病癒後,溫病創新方劑的「加減復脈湯」、「小定風珠」、「大定風珠」,都是生潤津燥和滋養陰血用藥,包括有麥冬、生地、龜板、鱉甲、阿膠、火麻仁、五味子、鷄子黃等用藥,如此的藥物組成,對溫熱邪灼傷身體津液陰血的病後復健調理,更有很大的助益幫助。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談運動評估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21102)

                        談運動評估

                                                                蕭偉傑醫師

 

在運動的評估,常會應用代謝當量(MET),代謝當量就是運動時的代謝值和休息時的代謝值比率。

運動可分為微輕度、輕度、中度和強度的等級,基本上,戶外散散步為輕度,每小時有約5-6公里的慢跑為中度,若每小時有約10公里的跑步,就達強度運動。


心跳率也可做運動等級的區分,至於最簡單區分方式為到學校200公尺的運動場:

1.若以2.5分鐘走完運動場一圈,約是輕度運動。

2.若是2分鐘走完一圈約是中度。

3.若約1.5分鐘走完運動場一圈就為強度運動。


有人說到,在慢跑時,以跑到有點喘而不太喘為最合適,若以慢跑的喘做分等級:

1.慢跑的喘,可以聊聊天,為輕度運動。

2.慢跑的喘氣中可以講單字為中度運動。

3.若慢跑的喘氣,必須集中精神,無法對談時,大概快到了強度運動了。


持續做規律的運動對身體健康一定是有很大的助益好處,正常人,都合適做中度以上的運動,醫師對有疾病或有症狀的患者,則較謹慎做運動評估。

對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或癌症患者,或對有心悸、易喘、有暈眩、心雜音、下肢水腫等有症狀的患者,會做合適運動的評估。


在醫院的復健科醫師會以「運動心肺測驗(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做正確的評估,運動心肺測驗測出來的數據有很多種,最重要的數據為:

1.個人的攝氧量以知有氧運動能力。

2.個人的血壓和心跳率。

3.個人的心電圖變化有何異常。

4.個人的症狀。


如此可評估患者的「無氧閾值」和「呼吸代償點」。

1.「輕度到中度運動量」是位於無氧閾值前。

2.「中度運動量到強度運動」為介於無氧閾值和呼吸代償點間。

3.「強度的運動」則落於呼吸代償點之後。


個人的運動量:

1.若於無氧閾值前的運動量,可以做半小時以上些時間,且可規律性做。

2.運動量若介於無氧閾值和呼吸代償點間的運動量,做個20-30分鐘,並依個人適應度而決定規律性做或間歇性做。

3.若運動量落於呼吸代償點之後,則要謹慎些,運動時間就應短暫至3分鐘,且要間歇性做。


運動的種類可分為有氧運動、肌力運動和伸展運動,運動最大原則為:「有做比沒有做都好」,即有開始做,都是有益身體健康,年紀並不是運動的問題,年紀大更需要合適的運動,個人每次運動儘量大於10分鐘,可計算每天計步器的次數,以每天7000步,對身體都有益。


一般人的平時運動量的設計為:

1.有氧運動為: 每週3-5次的運動,每次做30-60分鐘的如走路、慢跑、騎自行車的中度到激烈運動,有氧運動為增益心肺功能為主。

2.阻力運動:可增加肌肉量和強度。

3.伸展運動,也是可增加肌肉量和強度。


有氧運動

走路和跑步是最自然和最和諧的運動,運動應享受運動的過程,運動不必程強,走路和跑步為與身具來的運動,是身體最自然和最和諧的運動。

每次運動後的肌肉需48小時的自行修復期,所以每天不要操作同一組肌肉做運動,可選今天跑步,明天游泳或做伏地挻身。

運動不可以做超量的劇烈強度運動,也不可超過3天不運動,因多天不運動會使肌肉較緊縮。

至於運動後,最重要為要做「身體冷卻」動作,可選走路、拉筋、運動操,可加速乳酸的代謝。


肌力(重訓)運動

肌力運動,每週2-3次即可,且要分不同的肌力群,輪流運動,若持續用同一肌力群做肌力運動,易生受傷。

肌力(重訓)運動可以增加肌肉體積和力量,產生瞬間的肌力,可防範並保護老人,因突然跌倒導致的傷害。

深蹲後站立,是很好的同時使用大肌肉群和多關節的肌力運動,貓式弓式運動也是此類的好運動,年長者可拿啞鈴,以較輕,較多次為適當。

做肌力(重訓)運動,肌肉有些緊就要停,肌肉酸是可以,但不可讓肌肉出現疼痛。


伸展運動

伸展運動應於熱身後、熱敷後、運動身體冷卻後,才適合做,伸展運動的要緩和些,每種伸展動作,要柔軟的維持姿態30秒。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注意事項 :

糖尿病患者,運動太劇烈,有可能出現:

1.冠心病、視網膜剝離。

2.足痛扭傷或破皮而不知。

3.心跳反應太慢。

4.運動後30分鐘出現低血糖。

所以糖尿病患者的運動量,最好和主治醫師及復健科醫師商討後,訂出最合適的運動方式和運動強度。


癌病患者的運動注意事項 :

    癌症患者:

     1.因有疼痛、貧血、有轉移骨骼的易骨折。

2.置有導管易感染。

3.有神經病變的易肢體受傷而不知。

癌症患者選擇最合適的運動方式和運動強度,也應和主治醫師及復健科醫師討論訂出。

 

參考資料:

1.謝燦堂(2013)。什麼樣的運動會傷害身體?。台北市醫師公會。長庚醫婦產科。

2.莊泓叡(2021)。運動心肺測驗及運動處方。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大復健科。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直腸癌的外科治療新進展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21910)

 

               直腸癌的外科治療新進展

                                                                               蕭偉傑醫師

 

最近聽了和信醫院直腸外科,陳建志醫師主講的「直腸癌治療的新進展」,內容極為扼要和實用,提出為大家參考。

     直腸癌的治療,在近三十年已有相當卓超的進展,於和信醫院,目前在外科治療直腸癌的新進展為:

1.手術前做放療加化療:

若直腸癌在發現時就腫瘤太大,有腫瘤周邊轉移,或距離肛門太近(為保留肛門),都會先做五天的短程放射線治療後,再加上做36次的化學療法。

2.短程放射線治療加上化療的好處:

短程放射線治療5天,再加上36次的化學療法後,讓腫瘤縮小並開力的效果很好,且約有60%的大腸直腸腫瘤幾乎會消失或完全消失,此時可再加上手術切除,甚至有些病患可經肛門進入,直接將縮小腫瘤做局部切除。

3. 傳統的腹部切除腫瘤手術:

傳統的腹部切除直腸癌手術,是由腹部將腫瘤和周邊的腸系膜、淋巴完全切除,效果好,復發率10%以下,但若腫瘤偏腹腔中下部位,會因腹腔於低下部位手術區的狹窄空間,常使傳統手術,有較高難度,或甚至用腹腔鏡手術,也是較高難度。

4. 機器手臂手術切除:

若採用機器手臂的手術處理,可讓由腹部進入偏中下部位,做直腸癌手術轉為容易些,只是機器手臂要支付高昂手術費。

5. 經肛門切除腫瘤手術:

目前發展出「經肛門切除腫瘤及周邊腸系膜淋巴的手術」,可較容易切除偏於中下部位的直腸癌腫瘤。

6. 機器手臂加經肛門切除手術:

經肛門切除腫瘤手術,可切除接近肛門的下端腫瘤,若再加上經腹部切除手術,以切除上端腫瘤,如此的由肛門進入切除下端腫瘤,由腹部切除上端腫瘤,兩端切除後,再將健康的上下端腸道接合,對偏中下部位的腫瘤,手術偏容易,助益多,且可保住肛門。

7.經肛門切除腫瘤手術,對於前列腺附近的腫瘤,在逐步剝離腸系膜時,此法可使視野更容易看到前列腺周邊的血管和神經分佈,避開血管和神經後,可儘可能保持手術後,病患排尿、排便和男性性能力等功能。

所以,目前直腸癌的手術新進展,於和信醫院為:

1.短程5次的放射線治療,再加上化學療法3-6次,對腫瘤較大,腫瘤周邊有轉移,或偏中低位部位的腫瘤,最有助益好處。

2.經肛門的腫瘤及腸系膜淋巴切除手術,已是成熟好用的手術方法,尤其對於中低部位的直腸癌,較容易操作,且更能保留肛門。

3.目前的使用腹部機器手臂手術,加上經肛門切除手術,兩者同時使用,是很好且有用的直腸癌手術方法。

4.若腫瘤經放射線療法及化學療法後,腫瘤已縮得極小,可考慮由肛門進入的做局部切除手術,此方法的傷害性可減至最少,只是要有更多病例的資料,才能確定可行性有多高。

 

參考資料: 陳建志(2021)Welcome to the era of precision and preservation : Update the treatment  of rectal cancer。台北市醫師公會。和信直腸外科。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21年6月13日 星期日

端午節趣談

 端午節趣談

蕭偉傑醫師


端午佳節暑熱到

蚊蟲孳生疾病多

五月五日純陽氣

蒲劍斬邪艾除穢

龍舟香囊送歡喜

除瘟辟邪全吉祥


端午時節,節氣開始進入夏至、小暑、大暑,天氣漸變炎熱,細菌孳生快,感染疾病也會增加許多。


古時為預防疾病,在端午節期間,會出現許多除瘟疫,辟邪穢的習俗。


端午節常見辟邪習俗:

1.划龍舟,舟在古時有送走邪氣,消除災害的傳説,因而用畫有龍頭、龍鱗、龍尾的舟船,更加大聲擊鼓,將瘟邪驅走除掉,求得健康安寧。


2.門前揷「菖蒲束」,「菖蒲」具濃郁香氣,可袪邪開竅,葉片如劍,稱菖蒲劍,傳說是斬千邪之劍。菖蒲束中常加有「艾草」,艾草具純陽之氣,可辟陰邪並除穢氣。

菖蒲束也常加上「小榕樹葉枝」,榕樹葉用以淨身辟邪。


3.以「乾艾草」薰煙室內,取艾草具純陽之氣,以殺菌辟瘟邪。


4.配帶香囊,端午節日,常以身上配戴內裝有香味藥草,如白芷、丁香、檀香、藿香、香茅的五彩香囊,或虎狀香囊,以辟邪除穢。


5.喝午時水,五月五日的午時,也就是午前11時至午後1時,會打出井水,尤其打出廟宇井口的井水,屬「純陽水」,喝純陽的午時水,可驅瘟消災。


6.吃棕子,棕子常用「竹葉」包著而共蒸或共水煮,竹葉具消暑清涼功效,所以吃棕子也有清涼消暑好處。


7.喝雄黃酒(現已不喝),古人謂雄黃可袪百毒和除蛇蠍,因雄黃含劇毒的鉮,現已不喝。


以上為端午節的傳說習俗,與大家分享。




2021年5月8日 星期六

認識益生菌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2159)

                                                認識益生菌

                                                                               蕭偉傑醫師

 

服用益生菌是現在人非常新潮的健康保養方式,益生菌是細菌,是好的細菌,「好菌可治病」是新的健康概念。

25億年前,地球最初始生命體是細菌,因細菌和當時可自行發電儲能的粒線體相結合,成為「真核細胞」,真核細胞的擴張至多細胞生物體,才漸次演化到今日我們的植物和動物多元生態系。

我們身體的細胞約1兆個,人體內的細菌約有10兆個,人體的基因有50%和細菌基因有相同性,所以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和細菌都具相當大的相關性。

過去醫學認為人類大腸功能主要是排泄器官,現在慢慢發現大腸內的細菌、真菌和病毒所構成的龐大「微菌數」生態,和人體的免疫系統及健康有很大關係,甚至現在發現於肺臟中,亦存有微菌在影響肺部的防病和免疫作用。

在研究中發現,成長在農村生活的小孩,發生過敏疾病偏少,其和空氣的新鮮,常於田野草地的運動奔跑有關,但其成長環境的攝取各種郷村食物,讓小孩成長中的大腸微菌群,可達到很好的良性平衡,因而農村小孩可建立好的免疫功能,少有過敏疾病。

曾有做雙胞胎型小孩的研究,發現若雙胞胎中的一人具過敏體質,其檢驗出過敏小孩的腸道微菌有很大差異性,若將具過敏體質的腸道微菌植入正常老鼠中,此被植入老鼠常會出現過敏症狀。

在研究中認為,早產兒,剖腹產嬰兒,產婦多用抗生素的新生兒,有喝母乳的嬰兒,嬰兒的差別飲食,在嬰兒的腸道微菌含量都不盡相同,因而影響小孩日後成長後的免疫系統健全或過敏的差別性。

有研究者認為,早期於1000天前的嬰幼兒,有做適當的腸道微菌調理,對小孩的健全免疫防禦,有更多助益好處。

據最初由芬蘭的報告益生菌可改善過敏體質,是將特有的乳酸桿菌,於媽媽懷孕最後一個月服用,每次100億菌單位,每日二次,可增加媽媽的免疫球蛋白IgA釋出至母奶中,幼兒食用母奶持續半年,可有意義減少50%的小兒過敏症狀。

益生菌的助益改善過敏體質,不同的過敏病症,會使用不同的菌種,不同的菌種濃度,以達最佳效果,基本上益生菌的服用認識為:

1.不同疾病要選擇不同益生菌種及適當菌種濃度,助益好處才會明顯。

2.服用益生菌要於用餐時配服,因空腹的胃酸會破壞益生菌。

3.服用益生菌不能配加太熱湯點,也不可配加咖啡或茶。

4.有服用抗生素時,最少要間隔二小時以上才服用益生菌。

5.服用益生菌於體能及腸道偏弱時,受益效果最明顯。

6.服用益生菌,平時食物要多食用新鮮蔬果,以給予益生菌良性生長條件。

7.平時要少攝取過多的人工添加劑食品,以減少腸道壞菌的成長。

8.服用益生菌最少要八週以上才看得到效果。

9.若連續服用益生菌最八週看不到效果,可改菌種。

10.最理想的想得到服用益生菌良效,是採「個人化精準治療」,可由糞便檢測中,得知缺乏什麼菌種,就補充什麼益坐菌種,或做抽血檢查,若血中的IL-10及干擾素γ較高,服用益生菌後的效果多有效。

11.選購益生菌產品,要標有國家認證的小綠人健康食品標誌,並益生菌產品要有做過人體試驗,證實是有效的產品。

 

參考資料:

1.王怡人(2021)。微菌2.0與過敏治療新契機。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北醫院兒童過敏免疫科。

2. 朱家瑜(2016)。異位性皮膚炎的最新治療趨勢 。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大醫膚部。

 

2021年4月24日 星期六

小孩妥瑞症的新認識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21年4月25日) 

小孩妥瑞症的新認識

蕭偉傑醫師


妥瑞症的小孩,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妥瑞症小孩子常常不自主地出現眨眼、聳肩、裝鬼臉、搖頭晃腦等怪動作,或反覆出現咳嗽、清喉嚨、甚至動物叫聲等怪聲。

引起妥瑞症僅出現肌肉抽搐和發出怪聲,抽動症狀算輕微,並不需要藥物或行為心理治療,此型小孩若有自尊心受損,為別人模仿嘲笑對象、受大眾異樣眼光看視,自身功能受影響,及肌肉不舒服,有少數10-30%的小孩妥瑞症抽搐症狀會造成生活上的困擾而需要服藥。

行為治療用於10歲以上小孩,因肌肉抽搐前有刺刺感,或喉頭有癢癢感,可用孩子拮抗心理衝動方法,常有效的以拮抗認知化解肌肉抽搐。

用運動幫助消耗多餘能量也有助益好處。

妥瑞症的盛行率約為0.5%-3.0%,台灣每仟人約有5-6人,男生和女生的比例約為3-4:1,大部分有3歲至13歲時發病,7-15歲為發病的巔峰期。

兒童妥瑞症大部分會自已好,大約30-40%患者於青春期之前即會消失,30-50%在青春期時症狀會明顯改善,大約5%-10%到成年期尚持續有抽動的症狀,不過年紀愈大越懂得如何去掩飾或飾這些不隨意的動作而將動作變為很酷或很帥的動作,若要治療肌肉抽搐,用藥的如用Aripiprazole(Abilify)或Sulpiride,都有九成以上的效果。

較讓人擔心的是,小孩妥瑞症會有相關的合併症,約有60-70%的妥瑞症兒童會合併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30-50%妥瑞症兒童會合併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其他合併症尚包括攻擊性行為、自我傷害、睡眠異常。

如此常使妥瑞症的小孩,於學齡前就出行為擾亂,學習緩慢,小學出現學習困難,情緒障礙,青少年出現成績不好,自尊心低落,親子師生關係都不好,成年後出現就業和婚姻問題,不良嗜好,此最重要成因是小孩注意力無法集中,出現學習障礙,學習障礙的出現成績不好,沒有自信心,自尊心低落,就出現了更多的負面情緒障礙。

妥瑞症的先天引發原因,有因大腦皮質-紋狀體-丘腦的迴路出現問題,也有因腦中多巴胺(dopamine)不穩定,也有因大腦皮質太薄引起。

妥瑞症的小孩,若讓小孩動腦思考時,肌肉抽搐會暫停,妥瑞症會好好壞壞,反覆出現又消失,症狀換來換去,不做不快的感覺,靠意志力可壓制下來,於壓力大或焦慮時常變得嚴重。

若增加小孩壓力時,會使肌肉抽搐明顯,所以要以鼓勵獎勵替代責備,在小孩腦部尚於成長健全中,不要給予小孩責備和太大的壓力,如此在早日警覺到,早日的配合醫師專業治療,多瞭解並給予愛心和包容環境成長,對小孩和家人都有很大的助益好處。


參考資料:

1.杜戎玨(2011)。兒童妥瑞症簡介。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北忠孝院區小兒科。

2.張通銘(2021)。由妥瑞症的前生今世談治療(2021)。台北市醫師公會。彰基。小兒神經科。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