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血管性失智應早期預防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1561)

血管性失智應早期預防

                                                                                      蕭偉傑醫師


最近聽了由台北榮總醫院神經醫學部腦血管科,李怡慧醫師主講的「血管性失智應早期預防」,是有關老人失智症問題,內容極好和實用,就提出和大家共分享。

失智的盛行率有多高?


台灣失智症人口,約佔65歲以上老人人口的8%80歲以上已超過10%,其中神經退化性的阿茲海默症(Alzhemer’s disease)53%,腦血管疾病導至的「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佔所有失智症的23%
 

血管性失智症的主要原因為何?


血管性失智症和頸動脈狹窄有很大關係,頸動脈狹窄大約佔缺血性腦中風的14%,台灣35歲以上成年人,頸動脈大於50%狹窄的盛行率為3.7%

頸動脈狹窄如何診斷?


診斷頸動脈狹窄可使用超音波及顯影劑血管攝影。

多嚴重的頸動脈狹窄需開始治療?


頸動脈狹窄可區分為有症狀和無症狀,「有症狀」為同側的大腦有發生缺血性腦中風、暫時性缺血性腦中風、暫時性黑矇症(amaurosis fugax)

頸動脈狹窄出現了症狀,且動脈大於50%的狹窄,手術風險低於6%以下,即建議病患做藥物治療加上血管重建手術治療,於無症狀者,動脈大於70%的狹窄,手術風險低於3%以下,即建議病患做藥物治療加上血管重建手術治療。

頸動脈狹窄的藥物治療為何?


頸動脈狹窄的藥物治療包括:

1.高血壓的舒張壓控制於低於140mmHg,糖尿病和冠心病的舒張壓控制於低於130mmHg

2.糖尿病的糖化血色素(HbA1c) 控制於低於7.0%

3.低密度膽固醇(LDL) 控制於低於100mg/dl

4.使用抗凝血藥物的aspirinpersantinPlavix

5.亦要做好運動、戒煙等血管因子的控制。
 

什麼是血管重建手術治療?


血管重建手術分「頸動脈內膜剝除術(CEA)」和「血管內支架置放術(CAS)」兩種,療效於四年後的觀察,兩者相類同,原則上,無症狀的頸動脈狹窄患者,兩者都可選用,只是頸動脈內膜剝除術需做全身麻醉,若病患有心肌梗塞病史、狹窄部位不適合手術、頭頸部經放射線治療後的血管狹窄都就不宜採用,應做血管內支架置放術。

至於年齡大於74歲且血管彎曲使支架不易穿越、有缺血性症狀、手術和全身麻醉風險低、狹窄部位適合、可考慮做頸動脈內膜剝除術。

治療頸動脈狹窄亦可治療失智症嗎?


頸動脈狹窄的積極介入治療,讓腦中風的發生率降至1-2%,是頗有療效,只是於無缺血性症狀的頸動脈狹窄,頸動脈狹窄的斑塊常引發的微血栓形成,低腦血管灌流引起的腦白質神經軸突變粗,海馬迴屏障破裂的堆積神經毒素,增加了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

研究中發現,於單側無缺血性症狀的頸動脈狹窄(大於70%)患者,有較嚴重的頭暈症狀,亦有較差的短期記憶、執行功能和視覺空間能力,且約有40%達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診斷標準,於測結構性的「擴散張量造影(DTI)」和測功能性的「功能性振造影(rs-fMRI)」都出現腦組織結構和功能的連結障礙。

一旦出現失智,是不會再可逆變好,所以上頸動脈狹窄的積極介入治療對「失智症前期」患者,會有可逆性的防範失智症好處,即頸動脈狹窄對失智症前期的積極介入治療,愈早治療,對失智症的防範治療更好。

 

參考資料:

李怡慧(2015)。血管性失智應早期預防。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北榮總。神經醫學部腦血管科。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糖尿病網膜病變


醫學新知-

               糖尿病網膜病變

                                                                                   

                                                                         蕭偉傑醫師


 

最近聽了國泰醫院眼科梁怡怡醫師主講的「糖尿病網膜病變」,內容極好和實用,就提出和大家共分享。

1.糖尿病為何會出現眼內網膜病變?


糖尿病出現網膜病變,是因小血管暴露於高血糖下,導致血管內皮的損傷,進而造成血漿滲漏及網膜水腫,持續病變,最終發展成網膜病變。

2.糖尿病患病多久會出現眼內網膜病變?


  糖尿病經過20年,第一型糖尿病99%出現任意程度的網膜病變,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為60%,病情較重的注射胰島素患者,發生網膜病變的程度也較重。

3.眼內網膜病變會造成眼盲嗎?


30歲前發生糖尿病,有3.6%會進行成眼盲,30()後前發生糖尿病,有1.6%會進行成眼盲。

4.糖尿病的網膜病變是什麼變化?


糖尿病會出現網膜病變,分「非增殖型」糖尿病網膜病變,和「增殖型」糖尿病網膜病變兩種,「非增殖型」為出現在網膜內血管病變,但尚無網膜外的纖維血管增生,而於「增殖型」則出現網膜外新生血管變化。

若以眼底鏡及眼底燭光血管攝影檢查糖尿病網膜病變,「非增殖型」會出現微細細血管瘤、微血管無灌流、棉絮狀滲出、網膜內微血管異常,「增殖型」會出現現網膜外纖維血管增生的變化。

於高風險的「增殖型」網膜病變,二年內有超過25%的機率發生眼盲,此時同時發生心肌梗塞、腦中風、腎臟病變、截肢及死亡的風險皆大富提升,可說看眼內血管就如在看全身血管。

5.糖尿病網膜血管新生的機轉為何?


在網膜的血管病變中,會使體內「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增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可誘發不正常的血管新生,以取代受損的血管,另「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也會增加網膜通透性,而導致「網膜水腫」。

6.如何治療糖尿病網膜病變?


對於嚴重的糖尿病網膜病變,治療皆建議施行「全網膜雷射」,其原理為破壞缺血的網膜組織,可減少網膜中氧氣的耗損,以增加正常網膜組織的氧氣供給,如此可降低50%以上的眼盲機率。

7.「全網膜雷射」可增加視力嗎?


「全網膜雷射」有其好處,可以保全黃班部的中央視力,但無法增進視力。

8.「全網膜雷射」有副作用嗎?


「全網膜雷射」治療後可能出現辨色力降低、夜間視覺降低、玻璃體出血,玻璃體牽引網膜增加、玻璃體牽引性網膜剝離,甚至較嚴重會造成視力降低、周邊視野喪失,亦可能加速黃班部水腫的惡化。

9.糖尿病網膜病變的其他方法為何?


有些患者視需要必須接受「玻璃體切除手術」。

10.治療糖尿病網膜病變的最新趨勢為何?


糖尿病造成視力喪失,有因網膜病變的併發症,有因黃斑水腫或黃斑缺血,有因視神經病變,目前對「黃斑水腫」的治療則有相當的突破。

11.如何治療糖尿病網膜病變的黃斑水腫?


糖尿病網膜病變的「黃斑水腫」初期可用類固醇治療,效果約可持續一年左右,較晚期則藉手術改善,目前新趨勢為使用「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對黃斑病變的新生血管有好的抑制成長效果,臨床上有相當的療效。

臨床上常使用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有癌思停(Avastin)、樂舒晴(Lucentis)、及釆視明(Eylea),研究中發現,單獨使用樂舒晴(Lucentis)或樂舒晴合併傳統黃斑部雷射之治療效果,遠優於使用傳統黃斑部雷射治療,或傳統黃斑部雷射合併類固醇治療,即配合使用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不僅能夠獲得相當的視力進步,且長達1-2年的追蹤,仍能維持此視力進步。

只是該注意為,腎功能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宜特別留意使用該類藥。

12.葉黃素對黃斑部有助益幫助嗎?


葉黃素對黃斑部有保護的預防好處。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15年5月1日 星期五

在我離去之前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好書心得系列

(201552)

 

在我離去之前

 -由治癌醫師至癌病病人的心路歷程

蕭偉傑中西醫師

 

最近讀了由馬偕醫院院長楊育正所著的好書-「在我離去之前」,楊院長為知名的婦科癌症權威醫師,在接任院長後得到淋巴癌,由治癌醫師轉變為癌病病人,著有「在我離去之前」一書,全書為楊院長的人生寶貴行醫經驗,也包括了癌病歷程,內容極為振奮人心和感人肺腑,我就將其中有關癌病治療的獨到內容,提出為大家分享參考。

 一、為什麼得到癌症的是我?

   楊院長自問,我是好人啊,為什麼得到癌症的是我,自認是全心全力職責的好醫師,曾是馬偕醫院的接生大王,全心信靠上帝,是主的忠心僕人,是個好人,很質疑著,為什麼得到癌症的是我?

二、如何去面對癌病?

周遭親朋好友一直安慰著,要其面對疾病,繼續生活,楊院長感恩著,亦認為,若個人不曾親身經歷過與死亡交叉錯身,所有安慰的話語都如同「隔岸觀火」,無法真正知悉病人內心的恐懼和傷痛。

楊院長在多年的臨床經驗深知,若醫療打開小小的窗口,生命自然會找到生存的出口,所以楊院長接受最可行的治療方式治療,並禱告著: 「親愛的主,我的一生受到如此的眷顧,生命是那麼豐盈而飽滿,如果祢就要把我召回,我此生不會有憾,若祢決定再賦予我使命,我將對生命更回報勤奮熱情,這一切交由親愛的主定奪」。

  楊醫師在癌病過程的靈性省思,認為罹癌、抗癌是試煉之路,要學習放棄自已,全心仰望神,求神進入心理,洗淨生命中的惡,爾後再真心跟隨和服事神。

 三、癌症治療的潛在危險性為何?

   楊院長認為,再溫和的癌病,都存有致命的危險,但當一位院長醫師,必須為「癌症不代表絕症」做最佳註解,所以既積極又謹慎的開始做抗癌的化學治療。

  做抗癌的化學療法,楊醫師將21天的施打藥物週期,調短為14天,以求治療效果更佳,治療期間,副作用有,每週期大約有7天的完全失聲,體重也遽降11公斤,血糖升高要靠每天注射胰島素。

  化療對身體造成了大的殺傷力,情緒有時也會突然涌出莫名的恐懼,所以楊院長要服用「抗憂鬱劑」以保持情緒的穩定。

  楊院長於治療中曾和死神兩次交手,一次為第5次化療後,併發「肺囊蟲肺炎」,第二次為第6次化療後,出現「敗血症休克」。

 四、如何選擇最合適的抗癌養生秘方?

   楊醫師認為,手術後和化療的癌病患者,需要維持體力和提升免疫力,單靠蔬果,會造成營養不良或貧血而影響化療成效,即全素或生機蔬果飲食,於癌症的積極治療階段並不合適,化療治療階段的熱量要夠,蛋白質的攝取量更不可少,蛋白質的攝取要吃充足的紅肉,另加上多吃深色蔬果,但不可生食食物,偶而也要補充些維他命,至病況穩定後,再由多肉、多蛋白質的飲食,調為多素、多纖維質的飲食。

  於生活作息上,生活要規律,楊院長「絕對」的每天做12公里的慢跑混合快走,及每天做「氣功」,做到「吃的好、動得好、睡得好」的養生調理。

 五、如何安排抗癌後的重生?

   楊院長認為,抗癌後的生命重生,是向上帝借來的生命,要比以前具更強大的熱情,去擔負自已的責任和目標。

  儘管癌症獲得控制,生命熱情依然熾熱,但軀體終將腐朽,故應好好保握稍縱即逝的「當下」,將人生中所有夢想及待辦事項,加快腳步地「向前移」的趕著辦,就如馬偕醫院信條的「寧願燒盡,不願鏽壞」,要用更積極的生命力去成就該做的事。

 六、如何面對病情的日趨惡化?

楊醫師認為,一旦要面對自己的死亡途中,是最後的學習和成長,認為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收成有時,生命是有限的,生命是不可控制的,有時人對生命是無奈與無力的。

  生命最後歸途是靈魂的重生再出發,或是永遠安歇平靜,各人想法各異,只是每人都會懷有同樣的恐懼去面對最後歸途,其中最重要為,在抵達目的地之前,是要充滿恐懼到達,或安詳相隨地到達。

  故於人的最後一途中,病患的疼痛不該被視而不見,周圍親友家屬和醫護人員,應提供病人身、心、靈安適的休息,協助病人離開不再適合居住的軀體,讓其靈魂獲得重生再出發的能量,或獲得永遠安詳寧靜的休息。

  楊院長說:「如果有一天我不再醒來,我真的沒有遺憾,因為該說出口的「愛」,我都大聲地說出來了,我將飄然而去,求主引導我到一處可安歇的水邊。」

  「在我離去之前」一書是極感性和極具智慧的好書,愛書者可閱讀,可開智也可增進自已醫學領域的新知。

 

好書推薦:

書名: 在我離去之前

        從醫師到病人,我的十字架

作者: 楊育正

採訪撰文: 楊惠君

出版社: 寶瓶文化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人體身心靈科學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好書心得系列

(2015年4月2)

 

人體身心靈科學

台大校長 李嗣涔教授主講

蕭偉傑醫師整理

 

最近在youtube看了「人體身心靈科學」影片,是公視的演講,由台大校長李嗣涔教授主講,李嗣涔教授為半導體著名學者,也為相當嚴謹的科學研究者,其如何從物理學的角度看人體的身心靈呢?

李嗣涔教授認為人體具相當複雜的結構,尤其「意識」一直無法用科學方法解釋,就如視覺,視覺是電的信息在腦細胞中交換而使人能視物,而意識就無法以電的信息做全面的解釋。

李教授謂有位台大醫科學生,因聯考前1-2天,夢中出現全部數學試題,聯考當天同學們都考30-40分,唯獨這位考生考上100分的滿分,李教授謂,於眾多人中,確時有些人具特異功能,只是具特異功能的人很少會向別人說出,因別人會說其腦神經有問題。

李教授認為人的特異功能並不很奇怪,謂特異功能其實只是人的一種潛藏能力而已,因在實驗群中,發現9歲至13歲常具最顯著特異功能的能力。

李教授在檢視人的特異功能是以「手指識字」做研究,在做手指識字前,要先「靜坐」做氣功,「氣功靜坐」對人體的生理影響為何呢?

氣功有「共振態」和「入定態」兩狀態,於「共振態」的「氣走經絡」時,腦α波以3倍的幅度增加,進入「入定態」的「氣守丹田、膻中、百會穴」時,腦α波會受抑制,腦波出現有協調和秩序的形狀。

當進入「入定態」,「天眼」開了,「手指識字」之時,就是「天眼」打開了之時,腦中的中大腦動脈血流速度會出現「一下鬆,一下緊」的上、下波動,「天眼」開的時間,為血流速度最低點後的一瞬間出現,每次「天眼」打開後,手指會出現30毫伏的電壓,這一連串的變化中,「手指識字」就如「視覺識字」的識字了。

如何解釋「手指識字」現象? 李教授認為此為內心和外面物質連繫成功的例子,是處於「心物合一」狀態的現象。

李教授再做以「手指識字」的更進一步研究,發現若辨識的字屬「神聖字彙」,如是「佛」、「菩薩」、「耶穌」,在做「手指識字」時,只能感覺是「亮光」,但無法識出為何字,李教授認為,一般的字可以用「手指識字」識出,但「神聖字彙」代表是一極大的能量世界,是另一神聖世界,另一靈性世界,另一時空的信息場。

至於另一靈性信息場,會因個人根基資質的差異,而顯現不同的現象,如初學資質看到是一位穿著寫有「佛」字的和尚,程度高些會看到「廟」,更高些會看到「強光」,功力極深者會看到「萬丈光芒」和「晶瑩剔透的琉璃山」。

 

: 最近看了本「大師在喜馬拉雅山」,書中描述許多喜馬拉雅山的瑜伽修行者,都具有神通,即瑜伽修行者在修練的道路上,可能會得到神通,對神通沒有欲求的瑜伽修行者,也會得到神通。

人類的潛能是無窮盡的,只是很多能力都因不用而潛藏著,若需要時,可藉方法去碰觸並激發其潛能,喚醒潛藏的能量。

「靈性的修練」在喚醒潛藏沉睡的能量,靈性的修練於心無所求,拋棄我執的入定後,意識進入空無,感覺就漸漸被控制住,不再和外在事物接觸了,感官的知覺作用不再於心靈裡造出影像,心靈愈來愈集中,心靈便導向更高的意識狀態,而達到完美靜寂狀態,這是心靈已進入宇宙至上的意識核心本體,此時會極有力的觸動並激發內心潛藏能量。

有一學派Spanda的哲學觀,身、心、靈和整個宇宙的各個層次,都以不同自然波動連繫,因而在不同自然波頻率的「心物合一」境界,各個層次的現象是可以互通的。

看過李嗣涔教授的人體身心靈科學演講後,個人認為「手指識字」,是經「心物合一」顯現出的現象,而「神聖字彙」的手指識字,說出這宇宙世界應存有更高層次的意識核心本體。

 

參考資料:

1.Youtube:人體身心靈科學():台大校長 李嗣涔

2.Youtube:人體身心靈科學():台大校長 李嗣涔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頑固型憂鬱症的最新電療法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系列-

(2015328)

頑固型憂鬱症的最新電療法

蕭偉傑中西醫師

 

最近聽了由台北榮總醫院精神科李正達醫師主講的「頑固型憂鬱症的臨床表現及腦神經刺激治療」,是一種最新的治療憂鬱症的電療法,對「中度頑固型憂鬱症」,為優先考慮的治療方式,內容精采,提出和大家分享。

憂鬱症的盛行率為5人中約有1

憂鬱症患者常感到自已承受很大的壓力,睡眠不佳,會莫名其妙的暴躁和動怒,無法專心而做事失序,退縮到不和朋友連絡交往,工作能力減低,盛行率於5人中約有一人得憂鬱症,且患者的自殺比例為一般人的20倍,所以應特別重視。

以抗憂鬱藥物治療本病,60%的治療效果並不很理想,治療11年半,33%依然情緒低落,即憂鬱症可分「容易治療憂鬱症」、「中間型憂鬱症」和「難治憂鬱症」,而難治憂鬱症又有輕度、中度、重度之分。

常有腦部前額葉功能變差

憂鬱症若用「核磁共振(MRI)」檢查,可發現患者的前額葉較薄小,用「正子攝影」檢查其細胞糖代謝功能,發現兩側前額葉的糖代謝功能也較差,若做「認知測試」測試患者,其認知功能也較差。

可用電流刺激局部腦皮層神經細胞

難治憂鬱症有時會考慮用傳統的「電擊療法(Eletro-Convulsive Therapy), 電擊療法有其部份療效,但常會有出現某些記憶力消失的副作用,現在有一新療法為「經腦磁刺激療法(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其原理就是以「感應式磁場」而引發有電流的電場,進而刺激局部腦皮層的神經細胞,加強式的「反覆式經腦磁刺激療法Repetitive TMS(r- TMS)」,其功效為,以「高頻刺激」對腦細胞有好的活化作用,以「低頻刺激」對腦細胞有好的抑制作用。

憂鬱症患者,左前額葉功能常太低,所以可用高頻的r- TMS以「活化」腦細胞,右前額葉功能常太高,會用低頻的r- TMS「抑制」腦細胞,療效於第一週,50%的患者會得有40-60%的改善效果。

r- TMS的副作用為治療打點會有疼痛的感覺,現另一機器為「Theta burst stimulation(TBS)」,刺激的速度更快,且少有打點疼痛的感覺,可於較短時間達到療效。

電流刺激常用於中度難治憂鬱症

所以目前常使用的「反覆式經腦磁刺激療法Repetitive TMS(r- TMS)」療法,臨床上用於「中度難治憂鬱症」應為最有意義的考慮方式,操作原則,應先做左前額葉的高頻「活化」刺激,再做右前額葉的低頻「抑制」刺激,基本上,左前額葉的高頻「活化」刺激是最有效的療法。

「反覆式經腦磁刺激療法Repetitive TMS(r- TMS)」療法在治療後,患者的認知功能也會改善,其治療後的有效時間約為3個月至6個月,也有長至2年,若再度憂鬱症發作,可再次使用此療法。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大師在喜馬拉雅山


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好書心得系列

(2015318)

 

大師在喜馬拉雅山

-談癒病的力量
                                            蕭偉傑 中西醫師

 

最近讀了一本靈性的修練的好書,其中提到癒病的力量,我個人認為很好,就將其精采內容,並綜合自已的觀點,提出和大家分享。

靈修在喚醒潛藏沉睡的能量

人類的潛能是無窮盡的,其自身原本具足治療的能力,只是很多能力都因不用而潛藏著,若需要時,可藉方法去碰觸並激發其潛能,喚醒潛藏的能量,以治癒自已疾病,而靈性的修練即在喚醒潛藏沉睡的能量。那如何做靈性的修練呢?

常到郊野接近大自然

生命應充沛著大自然之愛、生物之愛和萬有之愛,觀看大自然的美,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可悟出大自然中的真、美、永恆,及悟出個人的自性光明,看到光明生命的美麗源頭,了解生命處處充滿喜悅,內心潛藏能量就可被碰觸並激發。

不再受聲名錢財束縛

不受聲名錢財束縛就是不執著物質世界,若能摒棄對物質世界的執著,將展出慈悲為懷的大愛,了悟到慈悲的宇宙大我的本體,慈悲將碰觸並激發內心潛能。

要除去恐懼的幻想

人為保護自已而生恐懼幻想,恐懼軟弱會喪失生存戰鬥力,若於靈修中,真誠地接受宇宙大愛,了悟到真實本性,喜悅會擴張至自性靈中,將可開啟內心眼睛,看到永恆不變的生命之美,就可避免恐懼,無有恐懼,就能讓內心潛藏能量逐漸增長。

以無私的愛消除因果業病

要消除因果業力業病,得到自在,要不斷於靈修中提升意識層次及種植靈性種子,了悟出「無私的真知之火」,就可燃燒掉因果業報,讓內心潛藏能量更顯現。

多禱告祈福

禱告祈福在靈修為「持唸真言」,梵咒真言具強大的力量,是天上人間的語言橋樑,飯前禱告「這一切是梵,梵賜下食物,也是由梵吃下(梵指為宇宙本體)」,如此常保持個人在宇宙本體意識中,對增長內心潛藏能量有助益。

平時亦可常純淨專注唸著「不論住在那裏,都要快樂的生活著」的真言,內心潛藏能量自然會受激發而增長。

感恩家人的支持

專一集中的心靈會創出強大的意志力,強大的意志力可以用來治癒別人的疾病,家屬支持的強大意志力,可助益患者的心靈能量,故常感恩家人的支持,可增長內心的潛藏能量。

選擇合適自已的靈修方式

各宗教、各學派有不同的優異靈修方式,瑜伽方式有以自我犧牲、虔誠敬愛和慈悲為懷的修行方式,有追求智慧了知的修行方式,有全心奉獻上主的無私修行方式,有練氣的將脊椎底端沉睡能量提升至最高頂輪的身體修行方式,有以理論和哲學為基礎的修行,有將個人意識和宇宙絕對真實本體合一的各種修行方式,瑜伽精義是要個人能對至上意識有了悟,並將有限有個體意識融入無限的至上意識,所以靈修的選擇是依自已的內在價值,去選擇最合適自已的方式修行,以提升內心的潛藏能量。。

靜坐為靈修必要的學習

靈修必須學習靜坐,行靜坐,平時應守著心中戒律,於靜坐時的首要為心無所求,拋棄我執,讓意識進入空無,唯感覺會漸漸被控制住,就不再和外在事物接觸了,感官的知覺作用不再於心靈裡造出影像,心靈愈來愈集中,心靈在無意識層次不起任何念頭,心靈便導向更高的意識狀態,而達到極喜悅的完美靜寂狀態,這是心靈已進入宇宙至上的意識核心本體,個體感觸一切是喜悅、愛和慈悲,此時會極有力的觸動並激發內心潛藏能量。

 

好書推薦:

書名: 大師在喜馬拉雅山

作者: 喇嘛尊者

出版社: 中國瑜伽出版社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前世今生-在愛裡相見


蕭醫師自然療法-

日惠好書心得

(2014/2/16)

              前世今生在愛裡相見

                                   蕭偉傑醫師

 

近日看了一本催眠的好書「前世今生-在愛裡相見」,由姜義堅醫師所著,「前世今生」一書以催眠的方式,闡述出許多人類最高智慧語言,也仿彿闡述了另一時空世界的智慧語言。

我很驚訝全書似是虛幻,卻又頗具道理的內容,若讀者是相信輪迴者,較容易接受本書內容,不相信輪迴者,若有禪修經驗者,其中內容和禪修悟道之理有相通處,若喜歡西方哲學者,本書論點應是屬採理性和道德性「宇宙定律」為基礎的一種西方哲學。

「前世今生」全書的核心價值,是要每個人積極創造和提昇生命精神層次,讓生命力量和生命價值更大,世間生命是讓我們體驗愛和生命過程,生命的課題在處理今生遇到的人、事、物,人要豐富自已的生命,才能主動散出「愛」,生命一定要快樂,快樂不是期望別人改變,是靠自已的主動行動,生命要圓滿,大可不必犧牲自已的快樂,只要盡力即可。

書中提到,個人有個人的因果業障,人要跳脫這世俗紅塵業障,「愛」是解決這紅塵業障的萬靈丹,因愛是永不止息的能量,對消除恐懼和憂慮的最佳方式為「真誠」的行動,人生道路坎坷難行時,心中要保持「真誠」,將會找到最適合的自然法則出路。

書中提到,「拒絕改變」為痛苦的之主因,摧眠是在引導個人並反覆提醒其負面不佳的後果,讓個人轉念改變,而做出最正確的行動。

摧眠原理為,認為人的性格一直被潛意識所左右,若經過催眠,讓潛意識進入靈界的「超我」,潛意識和宇宙間的至真、至善及至美能量相接觸,漸入無我、無他、無自性、無空無有、無無一切的忘我情境,頓覺周遭一切是愛、喜悅、亮光和感恩,此時個體是在和宇宙先知智慧頻率共振相交容,待個體清醒後,個體「覺知」了,會改變個人原本固有的潛意義,經「轉念」而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前世今生-在愛裡相見」是本充滿智慧哲理的好書,愛書人可以買本閱讀,嘗試生命時空之旅的看書樂趣。

 

推薦好書:

書名: 前世今生-在愛裡相見

作者: 姜義堅醫師

出版社: 城邦印書館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