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8日 星期三

認識黃耆-補氣止汗

 黃耆-補氣止汗

在看診中,有些人會提到,他們平時常泡喝由黃耆加紅棗、枸杞的養生茶,好嗎?

黃耆可補氣,紅棗和枸杞可養血,藥性平和,是不錯的養生茶。


黃耆是豆科植物,表層褐黃色,內部淡黃色,聞起來有豆香味,其取名「耆」,「耆」

為年長者,說出黃耆是溫和的保健好藥。


中醫謂黃耆,性味,甘、微、溫,最大功效在「補氣」。


黃耆補氣,第一功效是補脾胃氣虛,脾胃氣虛會出現功能性胃腸不佳的食慾不振或易稀便腹瀉,黃耆補氣,可補脾胃氣虛,助益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黃耆另一特殊功效是可提升「脾胃清陽之氣」,若脾胃清陽之氣下陷,腹部會有下墜的不舒服感覺,中醫名方的「補中益氣湯」在治療因忙碌緊張或飲食時間不正常,有鬱熱及有脾胃清陽之氣下陷的治療方劑。


於脾胃氣虛,脾胃內的濕氣運化會減弱,有時易引起胃腸內濕多的稀便腹瀉,有時會出現身體微有水腫,此時若以黃耆補氣,可以改善身體氣虛濕多的症狀。


中醫常用黃耆的第二功效,是以黃耆「固衞止汗」。人體表層有衞氣在護衞皮膚,使皮膚的發汗和止汗功能正常運作,若身體表層的衞氣不足,使人易流虛汗和易感冒,黃耆有固衞止汗的功效,如用「玉屏風散」,其功效在預防感冒或防範過敏性鼻炎症狀,方中就是重用黃耆。


黃耆的第三功效是,以黃耆做「托毒生肌」,外傷的傷口,有的久不癒合,中醫認為是氣血循環不佳引起,中醫會依患者體質和傷口狀況,以黃耆加入補陽的「鹿茸」,或補血的「當歸」,或溫裏的「肉桂」,助益傷口的癒合。


黃耆的第四功效是補氣生血,中醫謂,「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身體氣虛是無法帶動血的生成,若是氣足才可生血,中醫名方「當歸補血湯」,就是以五倍量的黃耆,加上一倍量當歸,專治氣弱血虛病症。


黃耆的補氣,氣足可以帶動血的循環,在治療慢性病症,如腦中風後遺症,如用

「黃耆五物湯」治療氣虛寒型腦中風後遺症,就是以黃耆補氣的帶動血液循環,助益改善病症。


黃耆組成的著名方劑:

1.玉屏風散:防範容易汗出感冒。

2.補中益氣湯:治療緊張忙碌或飲食不定時,而引起功能性胃腸障礙,並有煩熱。

3.黃耆建中湯:治療虛寒性功能性胃腸障礙。

4.歸脾湯:治療因憂思引發的功能性胃腸障礙,並有血不足。

5.當歸補血湯:治療氣弱血少。

6.聖愈湯:治療氣血兩虛。

7.三痺湯:治療氣血兩虛,併偏寒滯的關節疼痛。

8.桂枝五物湯:治療虛寒性神經炎。

9.托裏消毒飲:治療氣血兩虛之久病未癒傷口。


黃耆是很溫和的藥,唯要以黃耆治病,應由中醫師的建議而使用。


摘自:日惠藥園—認識中藥


(中藥服用要依中醫師診斷處方而用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