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2日 星期日

附子

 附子

 

附子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子根加工品,母根稱「烏頭」,有大毒,可使人嘔吐、呼吸急促、心律不整,甚至昏迷致死。

附子是烏頭的子根,亦具有毒性,故要將附子切為片狀的附片,再經炮製才可應用入藥。

中醫稱附子,性味辛、甘、熱,有毒,主要功效在助陽溫裏。

附子的第一功效在「回陽救逆」,當身體因大汗、大瀉、大失血後,腎陽是身體諸陽氣之源,出現腎陽亡時會「四肢逆冷」,心陽亡時會「脈微欲絕」,此時中醫稱「亡陽」,附子可以救急的回陽救逆,即是將病情近乎是休克狀況拉至穩定些,就需用到附子。

亡陽時也會視病情的需要,會以附子配加同具助陽的「乾薑」,或加入大補元氣的「人參」,助益回陽救逆的療效,如此的加入乾薑和人參,也可避免用太多量的附子而出現不必要附子毒性。

附子第二功效是「助陽補火」,人身三大陽氣為腎陽、心陽和脾陽

1.若腎陽不足,中醫稱「腎陽虛」,會出現身冷畏寒、發育遲緩、早衰、不孕、性功能障礙、夜尿頻多、水腫、喘促

2.若「心陽不足」會出現心悸、自汗、胸悶寒痛

3.若「脾陽不足」,會出現腹部冷痛、食慾不佳、腹瀉稀便

這些病症,都是屬於身體的寒證,身體的諸部位寒證,都可以使用附子助陽補火,而得到改善。

附子的第三功效是「袪寒止痛」,附子對於慢性關節疼痛,尤其是遇風、遇濕,尤其遇寒,疼痛更劇的慢性關節炎,並加有陽虛體質,就很合適的可以選用附子。

附子是補益腎陽虛的首藥,「腎氣」是中醫的獨特醫理,中醫說的腎氣,不是指西醫的腎臟功能,中醫的腎氣虛並不表示腎臟功能有問題。

正常人的衰老,腎氣會愈不足,長期有慢性疾病會耗損腎氣,會加快腎虛,慢性腎病的後期也會出現腎虛症狀,但是中醫說的腎氣虛或腎陽虛,不代表腎臟功能出現問題。

附子是有良效的好藥,但因具有毒性,中醫師在使用上非常慎重,其使用附子的注意事項為:

1.依中醫師辨病辨證後,開出處方才可服用。

2. 由小量開始使用。

3. 生附子不可服用,炮製過的附子,要久煎的至少二小時以上才可使用。

3. 附子煎煮後,入口不麻感才可服用。

4. 不要將附子或附片含於口中。

5. 孕婦禁用,陰虛陽盛,有熱證勿用。

(蕭偉傑醫師, Email:hsiaoclinic275@gmail.com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