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16年6月10日)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趨勢
蕭偉傑醫師
最近聽了台大醫院胸腔科,簡榮彥醫師演講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趨勢」,內容極好和實用,提出為大家參考。
對一位老煙槍,經常咳嗽有痰,並多走一點的路,或和同年齡的人走路,自已常感到喘促不舒症狀時,就該注意自己是否潛有「慢性阻塞性肺病」
一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就如一個漸失去「彈性」的氣球,當灌氣入氣球內,氣球膨脹是沒問題,問題是失去彈性的氣球,無法把空氣反壓的排出,即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理機轉是:
1.肺泡失去彈性,肺部的回彈力降低,肺泡失去對對呼吸道的貼附。
2.支氣管、小支氣管出現發炎和纖維化,導致呼吸道的阻塞。
咳嗽有痰並出現呼吸喘促不舒症狀,於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性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衰竭,都有可能出現,那如何正確診斷「慢性阻塞性肺病」一病呢?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正確診斷是要靠「肺功能檢查」,當然會先給病患照張X光,先排除其他疾病的如肺部腫瘤、肺結核、肺水腫、心臟肥大等等。
接著做肺功能檢查,在做「肺功能檢查」之初,先做「支氣管擴張劑測試」,「支氣管擴張劑測試」就是先讓病患做第一次肺功能,接著讓病患吸入支氣管擴張劑,等約20-30分鐘後,再做第二次肺功能,若兩次的肺功能,有出現差異,就不是慢性阻塞性肺病,若兩次的肺功能中,沒有因使用「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而出現差異,且肺功能的FEV1/FVC<0.7時,就可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病。
評估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輕重程度,以「肺功能」、「喘氣症狀」、「急性發病住院次數」做評估。
肺功能的以「FEV1/FVC」做評估,若<30%為第IV級的最嚴重度,30-49%為第III級的嚴重度,50-79%為第II級的中度,≧80%為第I級的輕度。
「喘氣症狀」,原則上為走路100公尺,或走幾分鐘,就要停下來呼吸,做輕度、重度的分別。
「急性發病住院次數」以每年發病住院二次以下、以上,做做輕度、重度的分別。
愈嚴重則改用長效型的乙型支氣管擴張劑(LABA),或長效型的抗膽鹼支氣管擴張劑(LAMA),或合併型的長效乙型支氣管擴張劑併加長效抗膽鹼支氣管擴張劑(Fixed
dual LABA+ LAMA) ,當然最嚴重型也可加入吸入型類固醇吸入劑(ICS)。
對於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認識重點為:
1.吸煙是引起本病多種危險因子中,屬最主要的一危險因子,所以治療本病一定要戒煙。
2.本病的病情預後好壞,和肺功能好壞有直接關係。
3.本病出現喘促不舒症狀,和肺功能的變差程度,並無平行關係,所以不可依據喘促不舒症狀做為「看病」或「用藥」的根據。
4.本病治療目標以「症狀改善」的提升生活品質,及「降低疾病惡化發展」的降低死亡率為兩大主軸,而本病因發生急性惡化發作的需住院治療,病患於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2%。
5.一旦診斷出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戒煙」、「個人的營養狀況」、「施打肺炎疫苗」、「規則運動」都很重要。
6. 「規則運動」對本病是很重要,雖然運動,對本病肺功能的改善沒大幫忙,但運動可維持或加強胸部肌肉力量,以利呼吸運作。
參考資料:
簡榮彥(2017)。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趨勢。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大醫院胸腔科。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