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偉傑醫師專欄
日惠醫學新知-
(2016年5月14日)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最佳策略
蕭偉傑醫師
在20年前的醫院急診室內,常會看到急性喘氣發作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現在因吸入藥物的積極治療,較少再看到此類急性喘氣病患。
我們的肺臟,就像具彈性的氣球一樣,吸入氣體就會膨脹,吐氣就縮小,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肺臟氣球變鬆弛了,就像個漸漸沒有彈性的氣球。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肺泡變大、變鬆弛,氣管也有慢性發炎和痙攣現象,至使病人的吐氣量變少和吐氣時間變長,並有咳嗽有痰或走動喘氣症狀。
正常人的肺活量,第一秒鐘約可吐氣4公升,第二秒鐘吐氣至4.5公升,至第五秒5公升,其第一秒鐘的吐氣量值為4公升/5公升的80%,於慢性阻塞性肺病人,第一秒鐘吐氣1.8公升,至第五秒才吐氣3.2公升,第一秒鐘吐氣量值僅達1.8公升/3.2公升的56%。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診斷為:
1.具有「症狀」的喘氣、慢性咳嗽有痰。
2.具有「暴露危險因素」的如抽煙、職業場的室內或室外具污染源。
3.「肺功能」的測定,第一秒鐘的吐氣量值為預測值的70%以下者。
慢性阻塞性肺病會因肺功能的減少,增加死亡率的機率,若積極治療可減少不舒症狀而改善生活品質,並減少疾病的惡化發作和死亡風險。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要點為:
1.戒煙,年紀使肺功能以每年20-40cc在減少,抽煙人的肺功能以每年60cc在減少,慢性阻塞性肺病以每年80cc在減少。
2.該做預防性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注射。
3.做肺部復健治療。
4.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為:
1.支氣管擴張劑: 支氣管擴張可使肺內的氣體流通更順暢,身體會讓支氣管擴張的機轉為「交感神經」使支氣管擴張,而「副交感神經」則使支氣管收縮,依此原理,支氣管擴張劑有兩種,一種為「交感神經受體致效藥(β2-agonist)」可使支氣管擴張,細分為短效型的SABA(Short- Actingβ2-Agonist)和長效型的LABA(Long- Actingβ2-Agonist),SABA有如Fenoterol、Levalbuterol、Albuterol、Terbutaline,
LABA有如Formolerol、Arformoterol、Indacaterol、Salmeterol、Tulobuterol。
另一種為抗膽鹼的「muscarinic 拮抗劑」可抑制副交感神經,使支氣管不收縮,細分為短效型的SAMA(Short-Acting
Muscarinic Antagonist)和長效型的LAMA(Long-Acting Muscarinic
Antagonist),SAMA有如Ipratropium bromide、Oxitropium bromide,LAMA有如aclidinium bromide、Glycopyrronium bromide、Tiotropium、 Umeclidinium。
2.類固醇,可減少支氣管的慢性發炎,有口服和吸入型,吸入型類固醇(ICS)如budesonide, fluticasone, mometasone。
3.長效型 β2促效劑和吸入型皮質類固醇合併劑,如 LABA/ICS的formoterol/budesonide, formoterol/mometasone, salmeterol/ fluticasone)。
4.抗生素,以控制細菌感染,原則上,若病患痰變更多,痰變的更黏稠,症狀更喘氣時,才用抗生素。
積極使用藥物治療,可減少病患惡化發作和住院的比例,但對病患的肺功能是無法改變其下降的趨勢。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用藥原則為,吸入劑優於口服藥,長效的支氣管擴張劑優於短效的,類固醇不可單獨使用,沒有感染現象不用抗生素。
至於藥物的選用,要先評估病患的病情輕重度再用藥,病情可分輕度的A級,至中度的B級,重度的C級,和最嚴重的D級,其評估依病患的1.「肺活量高低」,如低於80%、80%-50%、50%-30%做評估。2.每年惡化次數大於2次,或住院次數大於1次做評估。3.不同活動量的喘氣程度做評估,評估後屬於輕度A級的病患可選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其他三級則選用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最嚴重的D級則要加上吸入型類固醇(ICS)。目前常用的長效型LAMA的「Tiotropium」,或以由長效性LAMA和長效性LABA相加製劑的「ULTIBRA」,都能很有效的減少本病的惡化發作及住院的次數,。
類固醇吸劑,於FEV1(第一秒鐘的吐氣量值)小於60%時就該使用,但類固醇吸劑會增加肺炎發生機率,突然停用也可能發生病症的惡化發作。
慢性阻塞性肺病出現急性惡化發作症狀,若沒發燒,會給予大量口服類固醇30-40mg/天,服用5天,若有痰更多,痰更黏稠,呼吸更喘氣,會給予抗生素以控制細菌感染,此時選用LAMA吸入劑會優於LABA吸入劑,如選用Tiotropium。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用藥,一用藥應會持續使用一輩子,少有降階減藥的治療模式。
參考資料:
1.周昆達(2016)。使用吸入藥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最佳策略。台北市醫師公會。台北榮總胸腔部。
2.陳資濤(2016)。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持續治療關鍵(From inhaler to COPD patient
compliance)。台北市醫師公會。雙和醫院內科。
(蕭偉傑醫師,電話 27555759)
Google: 蕭偉傑醫師 蕭醫師自然療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